首页
八年级英语周报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质量检测(一)生物考试试卷答案
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质量检测(一)生物考试试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广东省2024高三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2、广东省2024生物试卷
3、广东省2024高三12月联考生物
4、2024广州高三阶段测试生物答案
5、2024广东质检卷生物
6、广东省2024生物高考答案
7、广东省2024生物联考试卷
8、2024年广东省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9、2024广东省生物高考试卷答案
10、广东省2024年高考生物
高一同步周测卷/生物学4,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白眼性状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在2000~3000只红(十八)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眼雌果蝇中会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XXY)。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A.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最符合题目要求的。C.正常情况下,白眼雄果蝇和杂合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的表型与性别无关1.基因的发现是从一个假设开始的,它最初是为了解释客观现象而提出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D.白眼雌果蝇(XXY)出现的原因是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I异常产生了含XX的卵细胞探索,这一假设的“遗传因子”不但得到了实验的证实,而且它的结构及在生命体中的作用也5.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有1.3万多个,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基指日益清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因大约有2.6万个。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r最A.孟德尔为了解释豌豆杂交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假设的“遗传因子①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OB.萨顿在研究细胞有丝分裂时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性状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在人体中,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尔D.约翰逊用“基因”替换“遗传因子”,并且提出了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⑤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不一定是等位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⑤P红眼(雌)×白眼(雄)6.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体长3~4mm,在制醋和有水果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粼F红眼(雌、雄)它们常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原因之一就是染色体数目少,下图为一只果蝇的两F1雌雄交配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OF2红眼(雌、雄)白眼(雄)常染色体X染色体3/4断1/40A.果蝇红白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猩红眼基因暗栗色眼基因辰砂眼基因白眼基因(st)(c)A()(w)杯而B.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若假说成立,F2中红眼与白眼果蝇之比为31A.猩红眼基因st、暗栗色眼基因cl不是一对等位基因C.白眼雄果蝇与F,雌果蝇杂交的实验操作属于对假说的实验验证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OD.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st、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点基因D.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st、cl、v、w不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原3.下列是摩尔根所做的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其中能确定基因是位于常染色7.生物的性别也是一种性状,不同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不尽相同,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A.各种生物的染色体均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豌豆和玉米都是由X、Y染色体决定植叶②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株的雌雄毁③杂合红眼雌果蝇×纯合红眼雄果蝇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④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多A.①③④B.②③于男性患者C.①②D.①②③④D.人类位于X和Y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而且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生物学(人教版)第1页(共8页)衡水金卷·先享题·高一同步周测卷十八生物学(人教版)第2页(共8页)新教材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