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英语周报答案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等四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考试试卷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等四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选B项。针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青年学生掀起五四运动,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排除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开创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不是“亲俄”的表现,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排除D项。22孙中山在一次谈话中言及农民每年的所得不到自己收获的一半,农民十分贫困。因此他认为,如果“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必然会大增。这表明孙中山A.倡导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B.已产生均分配土地的设想C.已认识到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D,时刻关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由材料“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必然会大增”可知,孙中山认为给农民分配土地,可以提高生产积极性,说明其倡导“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故选A项。均分配土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孙中山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认识到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源,排除C项;“时刻关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23.1917年,孙中山发表《民权初步》一书,主张教育国民学会民主、集会、结社,以“会社”为阵地,参政议政,实现“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议法案之权”。孙中山意在A.提高国民民权意识B.推动国民革命的深入发展C.践行民生主义思想D.促进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A【解析】由材料“主张教育国民学会民主、集会、结社,以会社为阵地,参政议政”可知,孙中山是要教中国人学会行使民权的初步方法,旨在培育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故选A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权主义而非民生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民族意识,排除D项。24.1920年,梁启超指出:今后“学者断不能如清儒之专研古典;而固有之遗产,又不可蔑弃,则将来必有一派学者焉,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将旧学分科整治,撷其粹,存其真,续清儒未竟之绪,而益加以精严…世界人之治‘中国学术’者,亦得有藉焉”。可见,梁启超A.追求新文学易新鲜B.反思了新文化运动C.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D.主张重建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将来必有一派学者焉,用最新的科学方法,将旧学分科整治,撷其粹,存其真,续清儒未竞之绪,而益加以精严”可知,梁启超认为未来必然会有一派学者,用最新的学科分类来整理传统文化,重建传统文化,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用新文学取代旧文学,而材料强调用新方法重建传统的文化,排除A项;梁启超对传统文化的观,点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排除B项;1920年是民国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梁启超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以不变的爱国救国之心为始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梁启超生大事年表(部分)人生阶段大事记1895年,获悉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与康有为发起“公车公车上书上书”1895年,在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制造舆论宣传维新维新救亡1896年,成立强学会;在沪主笔《时务报》1897年,赴澳门与康广仁筹办《知新报》连署上书《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请废除八股取士之制;1898年,在京成立保国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政党雏形;上书请求皇帝正戊戌变法式实施新政,之后光绪帝领布《明定国是诏》,变法自此开始;以一介布衣觐见光绪皇帝,筹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逃亡日本据解玺璋《梁启超传》整理·86·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