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英语周报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阅读练习题0821(古代诗文+语言文字运用+名著阅读)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阅读练习题0821(古代诗文+语言文字运用+名著阅读)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俭德并不以对财富的绝对占有为至善,而是主张不吝不啬。吝、啬、俭三字的引申义都有强调爱惜外物的意思,但又具有本质的区别。俭的核心是“节己不节人”,要节制和控制的乃是自身的物欲和财物消费;至于对他人的救济援助,则尽可慷慨大方,并不需要刻意节制;但吝啬则不同,由于对财物过度爱惜,所以根本不舍得花钱救助他人,节己亦节人。因此,我们在道德实践中要崇俭戒吝,积极弘扬自身虽节俭质朴但却能恤贫救苦的美德和行为。崇俭反奢,始终是中华民族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导向之一。深入理解俭德意蕴,有助于人们在新时代更好地践行俭德。(摘编自王颖《俭德的三重意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俭德的重点是少用、减用,这样消费久而久之就可以有效地使物欲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B.俭则寡欲,节俭有助于君子养成廉德,但是对节己亦节人的小人则难以产生多少影响。C.虽然现代社会自然资源相对充裕,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节制使用,依然要居安思危。D.古人和现代人对劳动的理解、认可和尊重程度不同,决定了古今人俭德方面的差异很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提出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形成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B.文章多次引经据典,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蕴,也表明个人高度重视“俭”文化。C.文末通过对比论证,分析了俭与吝、啬的区别,得出要对己节俭、救济贫苦的观点。D.文章通过俭以养德、爱物惜物、崇俭戒吝三个方面诠释“俭德”的意蕴,层次分明。3.以下不能印证原文中关于俭德最低标准的实质的体现的一项是(3分)A.唐朝颜仁郁《农家》中的“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B.唐诗《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C.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所写“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D.清朱柏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语文第2页共11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