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英语周报
2024届广东高三8月JTY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4届广东高三8月JTY联考语文试题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广东省八月联考高三语文
2、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八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3、2023-2024广东高三八月联考
4、2024广东高三4月大联考
5、广东2024高三联考语文
6、2023-2024广东省高三四月联考
7、广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8、2023-2024广东高三4月大联考语文
9、2024年广东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10、广东省2024高三8月份
高一年级10月份阶段性测试多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仄,有韵脚”)之外,还要有“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候,至少是有一语文试题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绘画美”的强调也是考虑了中国诗画相通的传统。新月派诗人也用了很大力气来进行西方格律诗的转借,其中有得也有失。考试时间:150分钟2022.10总的说来,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炼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住。注意事项:(摘编自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材料二: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红烛》并不是闻一多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格律诗,单是从外在结构出发,看它自由铺开似乎无效。规律可循,无法体现闻一多“三美”的诗学理念。然而联系诗人的情感,结合内在结构便可发现其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诗行安排的慧心所在,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有着起承转合之态,情感变化更具有和谐对称的特点,具有内在结构上的“建筑美”。一、现代文阅读(35分)《红烛》引李商隐诗句不仅是因为这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旨,点出了蜡烛甘愿自我牺牲直至生(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命终止的高尚人格,更是安排内在情感结构的需要:诗人先验地知道并接受了“蜡炬成灰泪始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的事实,在心底生出赞叹、困惑、怜悯、认可和歌颂,而不是诗人在红烛下看着摇曳的烛光慢慢悟材料一:出红烛的精神,继而托物言志、引为知音。对红烛生出的一系列的感情变化,实则都是诗人的自我郭沫若的《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形式,对话、诗人的志向得以一步步抒发,更加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的理想去献身世人,由此,情感得以这是一个还没有确定形式的、无可仿效的天才创造,就连郭沫若本人此后也再没有写出《女神》这速构。样的诗作。很显然,在郭沫若的《女神》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后,就迫切需要出现形式与内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还取得了另一种效果,即与全诗结尾所引“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形成呼应,容严格结合和统一,可供学、足资范例的新诗作品,确立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让诗歌首尾照应,加上中间部分的赞叹、困惑、疑问等情感,全诗体现出一种起承转合的美。闻一“规范化”的道路。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在新诗发展史上所担负的正是这样的历多在其诗学理论中就倡导诗歌的“建筑美”,注重部分间的和睦关系。《红烛》全诗构成一种冷静史使命。一热烈一冷静的圈形情感结构,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点出吟咏对象和情感,是冷静的缓冲:接下在新诗已经基本上立足以后,新月派所要做的,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来,经由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第一节)、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第二节)、找到红烛燃烧的梁”,二是把创造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也即“使高尚理由(第三节)、感伤怜悯红烛的燃烧(第四节)、困惑于红烛的流泪最终明白缘由(第五新诗为诗”,由此,新月派举起了“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节)、开导安慰红烛的流泪(第六节、第七节)、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重中红烛精神使情的旗帜,中国的新诗创作于是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感归于理性沉静(第八节)。在这面旗帜下,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为了实《红烛》的情感经由静的诉说到一系列起伏不定的变化最终又归于静的领悟,由此构成富现他们的“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是客观抒于变化而又不杂乱的情感结构,线条式的发展具有清新明了的线索可循,又避免了简单划一。情诗的创造,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嗦的容观对象化。这种主观情感的客观化,使(摘编自李婷《论闻一多<红烛>诗的情感结构》)情感的表现蕴藉而含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并且能够激起渎者更丰富的联想,积极参加审美再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造过程。这在新诗抒情艺术上是一个发展。A.新诗经历了从冲决、破坏到建设、规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规范化”的意义远远大于破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适宜,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为新诗最重坏的意义。要的审美特征。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进一步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阝.新诗的“规范化”和旧诗的格律化虽然具体要求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特定的艺术形式和美学原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曾这样明确划清了新、旧格律的区别:“律则的追求。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C.新月派在新诗“规范化”的道路上既从旧诗,也从西方格律诗中进行借鉴,体现出兼收并蓄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的意创作态度。匠来随时构造”。这是借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根据现代汉语的特点,所进行的新的创造:闻一D.“和谐”与“均齐”的审美特征与“理性节制情感”的审美原则相适宜,也规范着新诗创作的语文第1页(共4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