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年级英语周报

宁德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七年级英语周报 65

宁德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宁德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2、2024年宁德一中高考情况
    3、宁德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语文
    4、2024年宁德一中高考喜报
    5、宁德市2024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6、宁德一中2024中考
    7、2024年宁德一中
    8、宁德一中2024喜报
    9、宁德一中2024
    10、宁德一中2024喜报
节,收游有时。不物己情,不穷已欲,不弹人力,不托人财。夫然,故越发乎心德形乎身政加乎人化达乎天工以此龄之则食然之火不及不康美以此教人则贫国之人不得不安矣国之由安之水以臣所见水在数子(节选白白居易《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诚发心德形乎身/政加人化/达乎天下/以此禁吏/则贪欲之吏不得不廉矣/以此牧人/则贫困之人不得不安矣/困之由/安之术/以臣所见/其在数乎/B.故试发心德形乎身/政加人化/达天下/以此禁吏/则贪欲之吏不得不廉矣/以此牧人/则贫困之人不得不安矣/困之由安之术/以臣所见/其在兹/C.故诚发乎心/德形乎身/政加乎人√化达乎天下/以此禁吏/则贪欲之吏不得不廉矣/以此牧人√则贫困之人不得不安矣/困之由/安之术/以臣所见/其在兹乎/D.放诚发心/德形乎身/政加乎人V化达乎天下/以此禁吏/则贪欲之吏不得不廉矣/以此牧人√则贫因之人不得不安矣/困之由安之术/以臣所见/其在兹乎/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皆患人之困而不知困之由”与“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B“臣窃观前代人庶之贫困者”中的“人庶”与“以愚黔首”(《过秦论》)中的“黔首”含义相同。C“君之心体虽厌畋渔之乐”与“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两句中的“厌”字含义不同。D.“上行则下效”与“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两句中的“效”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来以众多的百姓供奉一个国君,国君即使穷奢极欲,对百姓的伤害也不大;但由于众多官吏的层层剥取,国君稍一放纵就会伤及百姓。B.如果国君爱好奢侈财利,那么贪官污吏就会肆行无忌,拼命搜刮,借机满足他们的个人私欲,这造成的危害十倍于国君给百姓带来的危害。C.国君身系百姓之祸福:躁动多欲就会给百姓带来劳苦,清净无欲就会给百姓带来安逸;生活奢侈就会使百姓贫困,生活节俭就会使百姓富裕。D.百姓贫困的原因是官吏放纵私欲,而官吏放纵私欲的原因是国君不能节俭。因此要使百姓安定,国君应该修身自好,做好榜样,教化臣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究困之由,矫其失于既往;求安之术,致其利于将来。(5分)译文:(2)故君节其情,而下有以获其福;君肆其欲,而下有以离其殃。(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水调歌头①辛弃疾落日古城角,把酒功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散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⑧。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候万里,憔牌老边州。何处依刘客④,寂寞赋登楼。【注】①这首词约作于南宋孝宗淳黑元年。当时友人辞别前往临安,辛弃疾作此词送别。②敝貂袭:据记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表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③伊周:指伊尹、周公,分别是商、周的功臣。④刘客:指刘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作《登楼赋》。语文第6页(共8页)进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