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江苏卷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5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64年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冲破了西方国家对华封锁,B项正确:AC项都是中法建立外交关系的影响,但不是最优选项,排除AC项:材料强调中法建立的外交关系的影响,与体现中国独立自主和外交方针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他认为:“能促进民族发展的那许多新神”是民族精神,民族新神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得到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它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彩响,二是能够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男·大传》的两句名言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自己具有奋发有为、图强不止的精神:另一方而,对待朋友、对待外界要有宽容、爱物的精神。一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问题:请围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思想发展历程,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字数要求:250-300字)【16题答案】【答案】例1: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在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发生多次历史性融合。西汉董仲舒创立新儒学,兼取百家之长,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汉唐以来,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融合了儒、佛、道三家学说,这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明代中期以米,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近代以来,同西方学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例2: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连续性中华文明起源是多源的,以华夏族为核心,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中华文
本文标签:
百师联盟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