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2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
2、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模拟调研试题语文二
3、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3-2024高三一轮
4、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语文
5、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4
6、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2024摸底卷
7、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
8、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3-2024答案
9、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语文
10、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语文二
以和农人争夺利益呢!”(2)他正直忠诚,坚守节操,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在他去世的时候,妻子儿女受冻挨饿,这种志气节操不同于世俗,实在值得深深哀悼。3/4》“容田,经普国产1分:“正色”态度严肃1分:“竞”,争夺1分:句子通顺1分。(2)“苦节”,坚守节操1分;“妻子”,妻子儿女1分;“良”,实在1分;句子通顺1分。14.①古代地方官吏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专心治理地方,朝廷很少干涉,易于发挥个人才能,而后代上级安排政事较多,干扰大。②古代民风教化淳厚,做良吏相对容易;后代民风教化浮薄,做良吏太难。(每点2分,古代、后代各1分。)【解析】①由原文“汉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劝赏威刑,事多专断降及晚代,情伪繁起,民减昔时,务多前世”可知,古代地方官吏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专心治理【2024届痴疾二串新高考高三摸底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地方,朝廷很少干涉,易于发挥个人才能,而后代上级安排政事较多,干扰大。②由原文“若以上古之化,治此世之民,今吏之良,抚前代之俗,则武城弦歌,将有未暇;淮阳卧治,如或可勉。未必今才陋古,盖化有淳薄也”可知,古代民风教化淳厚,做良吏相对容易;后代民风教化浮薄,做良吏太难。【参考译文】江秉之,字玄叔,是济阳考城人。祖父江逍,晋时担任太常。父亲江纂,担任给事中」秉之年少丧父,弟妹七人,均年幼,抚养照料、婚嫁之事,都倾尽心力。起初担任刘穆之丹阳前军府参军高祖刘裕督管徐州时,转任主簿,仍做世子中军参军。刘宋接受晋的禅让后,按照旧例任命他做员外散骑侍郎,补任太子詹事丞。少帝即位后,召入担任尚书都官郎,出任永世、乌程令,凭借治政清明在东土一带闻名。授予官职做建康县令,处理政事严厉明察,京邑一带安定静,秩序良好。殷景仁做领军时,邀请江秉之担任司马。以后又出任山阴令,山阴有三万民户,政事杂乱纷扰,诉讼案件大量积压,衙门里阶前堂下常常聚集数百人。江秉之到任后用简要驾驭繁难,常常得以清闲无事。刘宋时只有顾觊之也凭精简事务而有显著的功绩,其余人虽然也做到刑法修整,处理政务合宜但是不能让事务简化。因为在山阴县治政有能力,升迁补任新安太守。元嘉十二年,转任到临海做官,也凭借简约被称颂。自己所得的俸禄,全都散发给了亲戚朋友,妻子儿女却常常挨饿受冻。有人劝说他购置田地经营田产,秉之态度严肃地说:“我是享受朝廷俸禄的人家,怎么可以和农人争夺利益呢!”在郡县做官时制作了一张书案,等到离任时,留下来交付官库。这以后晋寿太守郭启玄也有高洁的节操,在任上逝世。元嘉二十八年,朝廷下诏书说:“已故绥远将军晋寿太守郭启玄奉命出使虏地(北魏),秉持意向不屈臣节,受任管辖白水,竭力勤勉没有懈怠,公私财物,丝毫不受,穿布衣吃粗食,修身正己只求节俭。所以越级擢升而显耀于大邦,用来表彰廉洁和政绩。他正直忠诚,坚守节操,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在他去世的时候,妻子儿女受冻挨饿,这种志气节操不同于世俗,实在值得深深哀悼。可以赏赐他家五百斜粮食。”史官说:良好的政令对于百姓,就好比技艺精妙的工匠对于黏土,用的功夫少但制成的器物多。汉代户籍人口般实繁盛,刑法政务简易宽松,郡县治理民政时,没有什么搅扰,无论是鼓励嘉奖赏赐或是严刑示威,这类政事大都由地方长官独自做决定。朝廷的诏书,很少到达邦邑干涉政务,因此汉代龚遂、黄霸那样的教化,很容易产生成效。等到了后代,弄虚作假的事情频繁发生,百姓人口比以前少了,政事却比前世增多,想做出政绩,树立风范,都要比以前艰难百倍。如果用上古的教化来治理当世的百姓,如今贤能的官吏,去弘扬前代的风俗,那么像子游在武城那样用弦歌礼乐教化百姓,将会很难做到;像汲黯治理淮阳那样清简而治,或者可以嘉勉。未必是如今的人才能比古代浅陋,大概是因为百姓受到的教化有淳厚和浮薄之分啊。15.A【解析】“额联从反面写‘不欲’”错,应该是“北土非吾愿”一句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东林怀我师”意为我向往那高僧所在的东林,这是正面写“所欲”。16.①首联写“欲”归隐,但“苦无资”,透露出诗人穷困潦倒的境况,点出想退隐却没有物质条件,因而“悲”。②领联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境况和遭遇,表明不愿做官的思想,内心“悲”。③“壮志逐年衰”写诗人志气正逐年衰减,已经心灰意懒,故而“悲”。【解析】“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境况。【2024居种餐二串新高考高三摸底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颔联,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北土非吾愿”,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表明不愿做官的思想,内心“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