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英语周报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全国@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2)根据材料二说明非洲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6分)客案()原因: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农耕经济发展的需求;铁制工具的大量应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保障;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政策;等等。(8分)(2)重大意义:可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水利资源,助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有助于扩大可灌溉耕地的面积,挖掘耕地潜力,为食物增产发挥作用,缓解非洲食物危机;便利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可为当地人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6分)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853年,没去过印度的马克思认为被殖民前的印度社会处于几近停滞的状态,甚至直言印度“没有历史”,从根本上缺乏推动自身向现代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英国的殖民统治恰好可以从根本上破坏印度传统社会的结构,进而成为刺激印度现代化转型的外来动力。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在考察过爱尔兰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惨况”后,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爱尔兰陷入“糟糕的社会状况”之中。马克思晚年摈弃了早期关于印度社会的认识和观点,其思想中丝毫不见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影子。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洁瑶《从“双重使命”到对殖民主义的批判一一马克思论殖民主义与印度传统社会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马克思关于印度和殖民主义问题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围绕马克思对殖民主义认识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案(1)变化:由对殖民主义持包容态度到后来批判殖民主义;由轻视印度的发展历史到重新审视印度的历史。(4分)原因:1853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资本主义的弊端未充分暴露,殖民主义客观上具有打破殖民地传统社会秩序和促进近代化的作用。马克思为历史发展阶段、史料来源和研究视野等因素所限,对该问题的认识有一定局限。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弊端充分暴露,马克思对该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马克思自我纠正了此前对殖民主义的包容态度转而批判殖民主义。(6分)(2)看法:思想认识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变化;一定时期的思想认识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史料来源影响史学研究;历史问题是复杂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马克思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4分)19.【拔高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御侮图强的方案,他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是中国人面对西方挑战的最初反应,也是中国人要求学西方的最初表述。國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图强也是一个复杂艰覆巨的任务,它与物质的富裕、政治的开明和文化的启蒙密切相联。于是,人们在“兵战”之外又提出了“商战”“学战”以及政历治改良与革命、文化思想启蒙等一系列与图强相关的主张,这魏源与《海国图志》反映了人们对救亡与图强两者关系认识的深化。摘编自邓名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第3卷)陈独秀认为青年乃中国未来之希望,呼吁思想启蒙。概括魏源与陈独秀两人学西方侧重点的不同,并评述陈独秀的观点。(要求:赞成陈独秀的观点或另提出一个新观,点,并阐述理由)客案[示例]不同:魏源侧重学西方的先进制造技术和介绍世界史地知识;陈独秀则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学西方思想文化。(2分)【24新高考·JD·历史-G DONG】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