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英语周报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高三英语周报 63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D【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圣诞节是欧洲宗教节日,这次休战既有宗教因素,也有反战的人文主义因素,故选D项;初期两线“静坐战争”,没有进入白热化,故排除A项;一战初期,欧洲国家对战争有狂热态度,故排除B项;C项是表象,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21.A【解析】本题考查苏俄巩固政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据材料可知,此条约应是十月革命后苏俄为巩固政权和退出一战而签订的对苏俄不利的条约,故选A项;这是列宁以退为进的做法,不能说彻底损害了苏俄的利益,故排除B项;余粮收集制与材料联系不大,故排除C项;“不计后果”说法不妥,列宁的对敌妥协是有分寸的,后面的史实也证明了列宁的前瞻性眼光,故排除D项。22.B【解析】本题考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920年代国大党要求在印度人控制的地区建立全国性学校和大学,以取代殖民地政府控制的学校和大学,这一做法有利于促进印度民族教育的发展,故选B项;国大党的这一做法并不是为了改造落后的封建文化,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故排除C项;“武装革命”不符合当时史实,故排除D项。23.A【解析】本题考查撒切尔政府的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经济政策效果的好坏与政治统治相关,故选A项;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经济危机在西方并不能被彻底解决,故排除C项;D项表述夸大了福利制度的危害,故排除D项24.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国际性的非政府民间组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和对全球治理的作用上,都在不断扩大,非政府组织主要代表民间力量和民间呼声,故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传统国际关系的变化,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性的非政府民间组织的增加,无法体现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故排除A项;环境问题只是一个例子,材料主旨也不是强调环境问题,故排除B项;到目前为止,各国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仍起主导作用,故排除C项。25.(1)观点:少数民族“汉化”是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向,同时中原地区的“胡化”也是民族交融的内容,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塑造、发展也产生了重大作用。(2分)阐释: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融,这符合马克思所说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对门阀制度的冲击与破坏,对中原地区的社会风气、价值观念方面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隋唐皇室与少数民族血统有直接关系,少数民族官员在隋唐统治阶层中占很大比重。隋唐王朝朝气蓬勃,文教昌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在民族交融中,文化、文明较高的民族的事物不一定全是先进的,就其文化传统而言,也有落后腐朽的东西,如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明代空疏的理学思想。(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意义: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巩固国家统【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24-31C·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