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中)(六)6文科综合(新教材)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35.A【解析】题干中的信息“美国制作和美国风格的影片、服装成了·全球标准”体现了美国积极对外渗透文化价值观,故A项正确;B项中的“冷战”结束于1991年,早于题干中的时间“1996年”,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建立单极世界”的主张,排除C项;D项应为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追求,题干中的“美国”属于发达国家,排除。43.【答案】(1)特点:内容全面;具有浓厚的儒家伦理色彩;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4分)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形成重孝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道德水;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4分)另一方面,带有浓厚的父权制色彩;由于生产力水低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具有明显脆弱性。(4分)(2)阐述:我国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并且取得了重要成就,为“十四五”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进一步提升老龄事业工作质量和养老服务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2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的影响巨大。(2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的长期战略稳步推进。(2分)同时党和政府也认识到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衡、不充分等问题,应该更加注重科学合理地协调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等发展差距。(2分)总之,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使《“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实施具有可能性。(1分)44.【答案】示例:论题:国际环境的变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换。(2分)阐述: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主与科学精神(救亡图存或爱国主义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容。(2分)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诞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民主制度确立为中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精神也成为新中国的国家精神。(2分)20世纪末,苏东剧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未来发展道路进行了独立的探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与法治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2分)》综上,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华儿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为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2分)45.【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交通设施的革新:政府的政策支持。(8分)(2)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城市人口减少,城市规模缩小;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2分)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城市拥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城市空间得到优化;促使城镇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推动城市文明的扩散和城乡资源的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5分)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第6页(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