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四)4历史(重庆卷)试题

59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四)4历史(重庆卷)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百师联盟第四次联考历史
    2、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二重庆卷
    3、百师联盟2024重庆卷
    4、2024年百校联考四历史答案
    5、重庆百师联盟高2024级联考
    6、2024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二历史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考查历史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清华简”,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正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这就说明历史研究应注重史料多源互证,故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所述并非强调历史研究的复杂性,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历史研究应注重史料多源互证,而非强调历史研究需多类型史料互补,故排除C项。2.B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若从传统国家的一般构成要素(疆域、人口、官僚等)来衡量,似乎堪称完备。同时,列国逐步肯定自己的“主权”的过程,不仅是“列国自身”、同时也是整个“周天下”地理空间、政治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致密化过程,这说明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特征日益明显,故B项正确。“已经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政治制度变化与经济交流之间的关联,故排除C项;战国时期虽然出现了“多族群”的特点,但材料并不能体现文化认同的逐步形成,故排除D项。3.A考杳汉朝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整个社会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业,主要由农业产量决定收入水。收入以及由其决定的需求的增速低于供给的增加速度,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这就为汉代社会二、三产业的规模设定了宏观上的上限,因为市场的需求主要由相关产品的消费能力决定,而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朝践行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分裂势力加剧,故排除B项;汉朝赋税制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且这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项;按常理,“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二、三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是超过农业的,故排除D项。4.C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华夏认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之一,魏晋南北朝诸多政权还有民间士人均认为继承了炎黄以降的华夏正统,这反映出当时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而非儒学思想占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排除A项。统治者素养提高及国家统一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D两项。5.C考查宋朝的治国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统治者看来,兵家是“不祥之器”,非不得已不可用兵。“文德致治”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武功”手段也只能服从“文德”的需要。而王安石变法中枢密院虽抵制变法,但变法并未停止,这均体现出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期间,枢密院虽然抵制变法,但变法并未停止,不涉及军政与民政分治,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枢密院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但不等于枢密院失去了军队调遣权,故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6.B考查清朝对外贸易和交流。纹章瓷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种,不同于一般的外销瓷,它的背后可以反映出定制者的身份、地位,乃至于通过纹章瓷的研究可以窥探17~18世纪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社会风貌。从图中纹章瓷的造型可以得出,该纹章瓷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中国瓷器外销欧洲,而非外国商品在内地的流通范围扩大,故排除A项:C项表述过于夸大,故排除:1757年,乾隆降旨开始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而材料中的纹章瓷是1690~1695年间康熙青花仕女荷兰纹章瓮,故排除D项。7.C考查近代中国经济。买办通过对外贸易或直接投资近代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近代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经济带有半殖民地的性质而非殖民地化,故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买办资本,且B项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下不可能解决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故排除D项。8.B考查清末新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效西法以除旧布新,把那一代中国人拖人了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变动。在新政实行的地方,为君权垫底的基石先被撞碎,随后产生的是一个个分异的利益群体。与上层建筑层层坍塌相对应,是下层社会日积日深的愤怒和新知识群体越来越急切地呼应革命,旧时的社会因此而进入解体之中。于是,武昌城里的炮声传来,历时二百七十余年的王朝便在很短的时间里一块一块地四散坍落了,故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爆发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故B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动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9.D考查大革命时期的“三大政策”与国共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大革命时期,徐谦对“三大政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认同到背离、放弃的变化,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性与保守性(反动性),故D项正确。1927年“四·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走向对峙,故排除A项;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革命以失败告终,故排除B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故排除C项。10.B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的话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提升增强了中国大国外交的担当与风骨,中国外交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的重要职责,故B项正确。中国是全球治理变革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国际形势,故排除C项;我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促进共同发展,故排除D项。11.A考查古代世界文明交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和中亚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见,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2.D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由于文艺复兴的兴起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社会较为重视教育的发展。开设文法学校有利于学者对文化知识的传播,同时可以打破基督教会神学一统天下、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写作和算术课程有利于为商业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使商业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些都说明文艺复【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