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吉创]2024届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冲刺二(4296C)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杜甫15.C.北洋军阀割据混战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0世纪20年代初,不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宜传马克思主义,就连国民党人中亦不乏热衷者。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戴季陶等不仅阅读、翻译马克思主义书籍,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问题。这表明,当时A.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想B.新思潮与旧思潮的斗争激烈C.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D,国共合作具备一定思想条件16.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陆续将东南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同时整修公路,开辟航空线;1937年年度的军费预算中,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国防工业B.开发西部经济C.巩固统一战线D.支撑长期抗战17、三大战役期间,国民党认为“大规模会战绝不是没有后方补给线的共军所能胜任的,不单是武器弹药的消耗无法补充,就是几十万人每天所需的粮食,亦会无法供应的”。这一论断同A.产生于国共十年对立时期B.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C.符合此后战争的基本走向D.准确分析了民心的向背18.1950年5月1日,明清时期的太庙被改造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为了普通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许多在旧社会出身贫苦的人,在文化宫的培养下成为了文艺界的骨干力量。这一改造()A.适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精神D.旨在破除人民群众的迷信思想19.1956年,山西解虞县农业生产合作社燎原社在农村忙碌的时节组织了12个“农忙托儿组”,集体照看141个孩子;办了3个幼儿园,照管124个孩子。燎原社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C.体现了公私合营的特征D.助推土地改革落到实处2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山一8076争。对右图数据解读准确的是56(6045A.“一个中国”观念已成为国际共识30B.赞成“驱蒋纳我”的国家逐年增加210C.联合国成员增加有利于表决通过1967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口通过□反对圆弃权D.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艰难曲折联合国“驱蒋纳我”投票表决情况统计图21.我国利用军用液体火箭推进剂输送系统等技术转化开发的长输管线输油泵,打破国际垄断,已在中石化“昆明一大理”“南宁一北海”多条输油管线得到应用。这说明了(A.我国国防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B.国家能源安全处于首要地位C.我国管道建造水领先于世界oD.军民融合发展助推科技创新22.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通过观察尼多河水定期泛滥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来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23.《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说明阿拉伯A.长于借鉴缺少创新B.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C.文明影响广泛深远D.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24.16世纪,英国农场虽然仍时常有家庭劳动力的全程参与,但必须依靠雇佣劳动力大能维持和发展,农业经济突破了自给自足。这一时期的农场A.与市场紧密结合B.劳动力流失严重C.与庄园大同小异D.土地已高度集中历史模拟试卷(二)第3页/共6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