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英语周报
[潍坊三模]2024届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2024.5)语文答案
[潍坊三模]2024届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2024.5)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潍坊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2、2024潍坊高三四月二模
3、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24.4
4、2023-2024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语文
5、2024年4月潍坊高三二模
6、2024潍坊市高三模拟
7、2023-2024潍坊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
8、2024.4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9、潍坊市高考模拟试题语文2024.3
10、2023-2024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
的必然要求。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到目前为止,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不断消失,导致中国许多传统技能大规模消失。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技能被遗弃或丢失在海外,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也是国家的巨大损失。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本一第①段直截了当地点出了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一印泥,并且指出了印泥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它是传达艺术的媒介物。B.宋元明清时期印泥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主要原因是,人们放弃了黏土而用水调和朱砂,并不断地创新,融人艾绒及香料等附加物。C.文本一的第⑦段“蓖麻油必须是得要经过3到5年的暴晒”中的加点词“必须”表限制,强调制作印泥的用料颇为讲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D.中国许多传统技能大规模消失的原因是一些传统技能的制作过程繁琐而且实用性不强。E.文本二从中国三大印泥瑰宝写起,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容易引起读者对非遗文化传承现状的关注。11.文本一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2.两个文本虽然都在写印泥,但二者在文体方面和侧重点上并不相同,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节选自《史记》)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查阅字典法:①原因;缘故。(1)故天将降大②事故;变故。③旧的;原来的。(填序号)任于是人也④因此;所以。(摘自《古汉语字典》)(2)而后喻词语推断法:不言而喻(3)乃苦身焦思课内迁移法: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语文冲刺卷(一)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