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2025届名师原创模拟卷(七)7历史(CQX5)试题

42

[高三总复习]2025届名师原创模拟卷(七)7历史(CQX5)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名师中考2024历史答案
    2、2023-2024名师原创16套高考提分卷历史答案
    3、2024年名师原创模拟
    4、2023-2024高中名师原创能力提升卷历史b卷
    5、2024年名师原创模拟的卷子及答案
    6、2024名师原创模拟理综卷
    7、2023-2024学年名校名师高考模拟
    8、2023-2024名师原创卷历史答案
    9、2024名师原创模拟试卷
    10、2023-2024名师测控历史
2025届高三单元定向检测卷·历史(五)参考答案1.D考查鸦片战争前夕的对外贸易。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中国落脚的外商以英商居多,反映了英国的商业利益与中国联系更加紧密,体现了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对原料及市场的需求,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面临严峻挑战,对外贸易潜藏危机,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使中国市场被打开,故排除A项;此时中国尚为独立主权国家,故排除B项;清朝此时仍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排除C项。2.A考查鸦片战争。材料中“中国被迫开埠通商、废除行商制度、与英国协定关税、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即是鸦片战争前“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即打开中国国门,变中国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故选A项,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战前中英关系的纠葛,也没有清王朝腐败的信息,故排除B、C两项。3.A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纷纷学西方探索救国道路,他们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和推介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人传统的夷夏观,故A项正确。士大夫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故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士大夫积极学西方文化,并未体现人们以西方学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故排除C项;国人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故排除D项4.D考查太天国运动。太天国一直处于清政府的包围下,通过讲道活动,传播太天国的思想、征收赋税、处理地方纠纷,有利于维持地方治理,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传统伦理是儒家伦理,太天国并不信仰儒家伦理,故排除A项;这只是一种基层教化,不是基层民主,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乡约内容的丰富,故排除C项。5.D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中对于商民自办的弊端和“官为督办,庶可涓滴归公”的必然性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企业承担着“略分洋商之利”的重任,遂以商局出面,参与竞争,而官方隐居幕后进行督率、扶持,这种官督商办的企业是符合官商的共同利益的,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洋务运动向纵深发展,故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传统观念对企业的影响,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到洋务企业受官僚资本压迫,故排除C项。6.C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材料中“仓皇幸热河”“守卒开门揖”“奸臣意若何”等信息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部分国人国家主权观念淡薄,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列强侵华心理特征,故排除A项;B项中“失去”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D项应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与材料中的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故排除7.B考查维新变法。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海上志士欢声雷动,虽谨厚者亦如饮狂药”可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推动社会志士救亡热情的高涨,故B项正确。A项应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戊戌变法”不符,故排除;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赞同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D项中“大力支持”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故排除8.A考查近代社会生活俗的变化。根据材料可知,奶粉作为现代工业产品被国人接受,体现了现代性;时人受中医理论的影响在喂养时混合加入金银花水汁,又体现出传统性,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故排除B项;材料虽体现了物质生活变化的现象,但“剧变”一词过于夸张,故排除C项;“中体西用”主要是以西方科技来维护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不可能被广泛接受,同时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9.A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及中国城市近代化。材料反映出八国联军侵华后,天津租界内,各租界当局各自为政,不与中国城市当局合作,城市建设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体现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故A项正确。混乱的市政建设不利于城市发展,且并未与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作对比,故排除B项;市政建设混乱不是列强在华矛盾激化的原因,故排除C项;市政建设不能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10.C考查清末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根据材料可知,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地方官制改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地方督抚的权力,加剧了地方督抚的离心倾向,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尖锐矛盾,使革命派的武装起义减少了来自统治集团的武力镇压,同时改革对地方士绅的吸纳,助长了士绅的参政和地方意识,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这些都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故C项正确。A项指的是新文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虽然是清末预备立宪的影响,但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材料只反映了地方督抚的离心倾向加剧和地方士绅的参政议政意识加强,扩大了革命的基础,并未说明中国有实施宪政的群众基础,故排除D项11.B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在西方三权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分立,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旨在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而通过节制资本,也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避免西方的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孙中山的这些措施都有利于防止西方社会制度的流弊,故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是使民权一般为广大民所共享,故排除A项;此时国内尚没有产生垄断资本,故排除C项;设立责任内阁制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故排除D项12.A考查辛亥革命。根据图表中“旧官僚”“立宪派”等关键词可知,辛亥革命期间,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这表明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故A项正确,排除D项。由材料中的信息“南京临时政府”可知,该时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尚未落到袁世凯手里,故排除B项;图片中的“旧官僚”不属于资产阶级,故排除C项。13.C考查民国初年经济发展。材料中时间是1914年,正值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机会,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实业救国的思潮,故排除A项;“优化投资环境,支持资本扩【2025届高三单元定向检测卷·历史(五)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