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一中版)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1历史答案

102

炎德英才大联考(一中版)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1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国共产党善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周初思想家在对般亡周兴等问题的追问和思考中得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的结论。秦汉时期,在一个大一统辽阔疆域内,如何保障中央政令贯彻执行,使庞大的官吏队伍高效廉洁,是主政者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据北大藏秦简《从政之经》等典籍可见有“恭敬多让”“兴徭勿擅”“安静毋苛”“除害兴利”“安乐必戒”等与廉洁文化有关的内容。西汉董仲舒推崇“礼义廉让之行”,东汉思想家王符认为“清廉洁白”乃是“化之本也”的重要内容。一摘编自卜宪群《谈谈我国历史上的廉洁文化》材料二1945年7月,黄炎培在与毛泽东交谈中提到:“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对此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摘编自黄炎培《延安归来》材料三中国古诗词里的廉洁文化(部分)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千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孤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一摘自(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摘自(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1)指出材料一中秦汉时期廉洁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6分)(2)分析材料二中毛泽东与黄炎培的谈话对廉洁文化建设的意义。(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内涵。(4分)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