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联考]2025届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38

[上进联考]2025届新高三秋季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6/8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候之所以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节选自苏辙《六国论》,有删改)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盖未尝不咎口其回当时之士@虑患之回疏回而见回利之浅回且不知回天下之势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介词,因为、由于,与《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以”意思不同。B.速,迅速、快速,与《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速”意思相同。C.窃,私自,与《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中的“窃”意思相同。D.之,结构助词,可不译,与《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中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及卿相都争相养士,苏轼认为这样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B.苏轼认为,国家有坏人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应把他们分别处理安置,不可以尽数铲除。C。苏辙对六国拥有土地、军队等优势却为秦所灭感到奇怪,认为一定有能用来自安的计策。D.韩、魏不能抵挡强秦最终屈服归向秦国,此后秦国便与韩、魏的军队串通对付东边各国。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4分)(2)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4分〉14.请结合材料,概述“三苏”对六国的存灭各持怎样的观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找矛戟,与子偕作即」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注】①袍:长袍,类似今之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②泽:指贴身穿的衣服。③偕作:一起行动。高二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