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英语周报

邕衡教育·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考秋季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历史答案

高三英语周报 33

邕衡教育·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考秋季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可人数统计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英国1916.表1所示为1968—1998表11990年1998年1984年1979年1968年年份56.4万约50万63.3万73.2万约76万人数B.行政事务日益减少A.行政成本得到控制D.国家治理水下降C.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初,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共同决策。此后,为专事权,皇帝往往令某一宰相总理政务,使之位居群相之上。至唐宪宗时期,首相制正式形成。安史之乱后,皇帝猜忌武将,令宦官典禁军,宦官担任的枢密使权力不断膨胀,后来宦官甚至可以与宰相一同决策。为牵制两者势力,皇帝又令草拟诏书的翰林学士参与决策。中枢机构遂呈三足鼎立之势,唐中后期的皇帝如能衡好三者关系,可以使朝政勉强处于一个脆弱的衡状态。但宦官因掌握军权而势大难制,甚至可以对皇帝行生杀废立之事。——摘编自张琰《唐代宪宗朝中枢政局演进研究》材料二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因年幼无法临朝听政,也不能与内阁阁臣等论定国是,为体现君威宸断,内阁大学士杨荣、杨士奇和杨溥创“早朝止许言事八件”的权宜之制,以待英宗成年后恢复“祖宗之旧”/然而,英宗长大后,三杨继卒,权宜之制渐成定制,促成中枢决策机制从太祖亲理政务、永宣内阁议政,转变为内阁票拟、内监代为批红、君主“垂拱而治”的“新祖制”。“新祖制”与明初祖制的断裂,引发了时人对君权、内阁及宦官广泛而持久的批判。——摘编自王剑《明中后期中枢决策机制的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枢制度演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中枢决策机制演变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创立“模范议会”,从此议会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应议会要求签署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除了不能把男人变成女人,议会什么都能做。”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年和1884年的议会改革则使选民资格限制大大减少,成年男性基本上都获得了选举权。——摘编自范存忠《英美史纲》材料二《权利法案》颁布之后,国王仍可通过任免内阁成员掌握行政权。18世纪开始,内阁逐渐脱离国王而对议会负责。到了19世纪,随着选举的普及,政党取代个人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议会选举也由两党操纵。作为内阁首领的首相则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国王虽然还能在形式上任命首相、解散下院,但实际上仅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摘编自蒋业琼《从“议会主权”到“行政主权”试析英国议会制度的演变》(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趋势。(6分)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