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年级英语周报

陕西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A♡语文试题

七年级英语周报 194

陕西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A♡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确认识“汉语性”的本体特征,对于汉语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B.“汉语性”的内涵丰富,众多学者对它的阐释与认知出现了不同的理解。C.新诗“汉语性”被解构消洱,说明“白话”能否取代“文言”是需要商的。D.传统汉语诗歌具有诗史的传统,而这一点应是汉语新诗要学和继承的。3.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一中汉语新诗“汉语性”缺席原因的一项是(3分)A.人们对汉语新诗过高的期待远远超出了其发展的实际。B.很多专家学者对汉语新诗“汉语性”的阐释缺少明确性。C.在创作上有些汉语新诗的语言呈现大众化、口语化的特点。D.缺少从哲学角度对汉语新诗进行理性认知的结构体系建构。4.材料二在阐述20世纪初汉语新诗的状况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试举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5.请根据材料谈谈如何使汉语新诗走出所面临的困境。(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召唤肖复兴在我的印象中,父亲胆子很小,一直到他去世,都活得谨小慎微,树上掉片树叶都要躲着,生怕砸着自己的脑袋。长大以后,当我知道父亲的一些事情之后,对父亲的印象有所改变。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独自一人离开家乡河北沧县,跑到天津去学织地毯。我的爷爷当过乡间的私熟先生,略有文化,他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父亲,一个是父亲的哥哥。和一辈子守在乡下种田的哥哥不同,父亲在乡间读完初小,就想离开家乡。别个怎么劝都不行,他还是来到了天津。天津离沧县120里地,是离沧县最近的大城市。沧县很多人都曾经到天津跑码头,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在现在天津的街头还能碰到不少打工者,操着沧县口音。想想,父亲只身一人跑到天津学织地毯的情景,很像如今那些北漂。尽管时代相隔了近百年,年轻人躁动的梦想和盲目的行为方式基本相似。那时的父亲,胆子并不小,性格里有很不安分的成分。我一直在想,父亲为什么曾经会有这样不安分的性格?后来,为什么又将这种性格磨乃至变得如此谨小慎微呢?受我爷爷当私垫先生的影响,父亲读书的时候,爱看一些杂书,特别是章回本的旧小说。我读小学的时候,在晚上我和弟弟睡觉前,他常常讲《三国演义》《聊斋志异》里的一些故事给我们听,也不管我们听懂听不懂,爱听不爱听。他也喜欢沧州地区有名的文人纪晓岚的《阅徽草堂笔记》,他常讲一些他小时候听到的关于纪晓岚的民间传说。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听他绘声绘色地说起纪晓岚小时候,有一位从南方来的大官,看见纪晓岚在田里放牛,大夏天的,还穿着一件破棉袄,摇着一把破芭蕉扇,觉得很可笑,就随口说了句:穿冬衣,拿夏扇,胡闹春秋。纪绕岚回了一句:到北地,说南语,不识东西。讲完这个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