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英语周报

2025年高三北京专家卷·高考仿真模拟(一)1历史试题

高三英语周报 15

2025年高三北京专家卷·高考仿真模拟(一)1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北京专家高考模拟卷二
    2、2024北京专家高考模拟卷二
    3、2024北京专家高考模拟卷3
08:27图2图3摘编自都玉晓《唐宋都城布局变迁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东西两市的特征。(4分)(2)根据材料,指出唐宋都城布局形态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高三历史第4页(共6页)】·25-219C.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夏王大禹曾告诚后世子孙:“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西周强调“明德慎罚”的指导方针。式开启了治国的新样式,创立了皇帝作为中心、统领上至中央部门、下至地方郡县的统一的国家管理模式。为推行综合治理体制,秦朝要求各级官吏“以法为教”,把学法律知识作为培养官吏的必修课程;要求百姓“以吏为师”,以适应国家综合治理的需要。隋朝时期,朝廷开始采取三省六部体制。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共同辅佐皇帝,行使中央决策权。清承明制,在治理体系上实行“满汉复制”的方略,同时为防范汉族知识分子反抗,大兴“文字狱”。清代把左、右谏议大夫和左、右谏言都纳入都察院体制。摘编自郭成伟《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材料二始于清末的地方自治立法赋予了传统的自发演进而来的非正式的绅权正式法律地位,允许并要求士绅以组织化、制度化的方式参与地方的教育、实业、卫生、公营事业、慈善救济、财务及其他地方公益事业,使大批绅士从体制外走向体制内。民国时期,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的改造与整合力度越来越大,迈向现代化的急迫感使得国家政权不断下沉以从乡村汲取资源。1934—1935年,国民政府确立了“纳保甲于自治”的原则,一方面强化“党治”,另一方面强调“地方自治”应先建立保甲组织,进一步强化了对乡村基层的控制。摘编自刘琼《英租威海卫乡村治理:传统的接续与现代性的生发》(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至民国基层治理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学者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进程,将农村土地政策演进划分为表5所示的四个历史时期,勾勒出党的农村土地政策演进的基本历程,分析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应,以期发现党和国家通过农村土地政策演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意涵。表5时期农村土地政策演进中国共产党深化对农民土地问题的认识、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等农村土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逐步确立了农村包围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市的革命道路,推翻了长期以来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A【高三历史第5页(共6页)】· 25-219C·5自存网盘页面管理转Word笔记标注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