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英语周报

2025年高三北京专家卷·高考仿真模拟(一)1语文答案

高三英语周报 58

2025年高三北京专家卷·高考仿真模拟(一)1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北京专家2024高考模拟试卷三语文
    2、2023-2024北京专家高考模拟卷二
    3、2024北京专家高考模拟卷3
    4、北京专家2024高考模拟试卷
    5、2024北京专家高考模拟卷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特点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A项“对春天桃红李白的喜爱之情”错误,首联中桃李虽在春天里处处盛开,争奇斗艳。但也因此显得凡、普通、不足为奇。诗人并未表现出对桃李的喜爱,而是用桃李暗喻朝中新贵,为下联梅花的出场作铺垫。16.(6分)【参考答案】①桃李象征世俗庸人、小人和权贵们趋炎附势、争名逐利的丑态。用“无处”暗指桃李的庸:“交游”暗示小人趋炎附势“争春风”表面上是说“像桃李一样在春风中争奇斗艳”,实则暗指这些小人趋炎附势、争名逐利。②梅花象征了高洁、坚韧和淡泊名利的精神。领联中诗人惊讶于梅花没有凌寒开放,象征诗人不合于俗的高洁;“当严冬”充分表现出梅花迎霜斗雪的坚韧;“勿与年少争春风”表明诗人淡于仕途功名,不屑与小人争名夺利的志向。③诗人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借桃李和梅花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不向权贵低眉折腰的高洁情操,暗示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坚守。【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综合赏析的能力。【解题思路】首联中的桃李象征着世俗之人,上句中的两个“能”字,暗含着桃李只不过能以自己的色彩来点缀春天之意,而下句中的两个“无”字,则表现出桃李在春天里无处不在,但也正因如此,它们也就显得凡、普通。颔联中梅花暗示了诗人是不合于俗的君子。本应傲雪凌寒开放的梅花竟然在春天开放,诗人感到奇怪,觉得不合时宜。颈联中的桃李象征趋炎附势的小人,诗人则以梅花自许,暗寓自己坚守节操,不愿与小人交往的高洁品性。诗人用“当”和“未”字,充分表现出梅花迎霜斗雪,面对严寒不畏惧不退缩的崇高精神品格,宁可独抱幽香,甘耐寂寞,决不会与那些趋炎附势的“桃李”们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尾联中桃李象征着为蜗名微利而争相缠斗以期崭露头角的小人和权贵,诗人借梅花表达自己年事已高,淡于仕途功名,不屑与小人争权的志向。【评分参考】两个意象各2分,答出象征义1分,结合诗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答出象征手法的效果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6分)(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3)示例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示例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示例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示例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解题思路】(1)根据题干“总是遇到疑惑,长期处于迷惘之中”和“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提示。(2)根据题干“开篇”“直切题意,不疑而问,增强了语势”得出第一句;根据题干“指出丞相祠堂在那松柏葱郁之处”得出第二句。(3)根据题干“沧海”的意象,凡是提到“沧海”的诗句都符合要求。18.(2分)示例:A.倾尽一生/不遗余力/呕心沥血/竭尽全力示例:B.生生不已/生生不息/绵延不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使用成语的能力。【解题思路】A横线处,根据前文可知诗歌是她的理想和信仰,后文是句子的谓语,由句子的结构可推知此处应该填谓语的修饰成分,表现她研究古典诗词的状态。故可填“倾尽一生”等表示谓语状态的成语。B横线处,此处是形容精神力量和诗心诗意的绵延感,故可填“生生不已/生生不息/绵延不息”等意思相近的成语。【评分参考】2分,每空1分,错别字不给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也给分。19.(4分)示例:诗词并不仅是爱好、慰藉,更是理想、信仰。【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解题思路】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搭配不当。结合语境和关联词可知,诗词对于叶嘉莹先生来说是爱好、慰藉,更是理想和信仰。原句中的“不一定是…而是…”应改为“不仅是…更是…”。二是语序不当。“信仰”与“理想”的语序不当,应先是“理想”,再是“信仰”,应改为“理想、信仰”。【评分参考】4分,找出一处2分,两处4分。20.(5分)【参考答案】①由“看到”所引领的三个句子串联起来,形成排比结构,内容丰富,且富有节奏感。②三个分句分别写出了诗歌给挥汗如雨的劳动者,走南闯北、日晒雨淋的快递小哥,与病魔抗争的农民大姐带来的美好和希望,勇气和力量,突出诗歌是精神的栖息地,有慰藉人生的精神养分,体现了诗歌对人生的意义。【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解题思路】排比的结构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第3页共6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