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泉州三检)语文答案

3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泉州三检)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泉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
    2、泉州2024高三质检
    3、2024泉州市质检高三五月
    4、泉州市2024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三语文答案
    5、2024泉州市高三质检
    6、2024泉州高三第二次质检答案
    7、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
    8、2024泉州市质检高三5月
    9、2024泉州高三第二次质检
    10、2024泉州第二次质检高三
NT20名校联合体高一年级期末考前实战大演练语文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种乡土性,首先体现为以“土”为生的生存理性,并进一步衍生为以乡土文化为基础和以德为重的价值取向。在历史上,上述特征具有极强的历史延续性,并规制着乡土社会中人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乡土中国是以农业为根基的社会,并形成了“以土为生”的生存理性。在乡土中国,人与土地的关系是最为直接和基础的,“土”是作为社会个体的命根。“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式。”土地具有恒久不动的特性,因此乡村里的人口附着在土地上,形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即使偶尔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被迫迁徙,但只要有条件,人们依然倾向返回故里,寻求“叶落归根”。同时,在“安土重迁”的观念下,社会处于一种长期稳定状态,而这种稳定对于国家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在传统中国,土地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撑,有稳定的土地,就有稳定的赋税,国家机构就能够正常运转,社会结构自然趋于稳定。需要看到,农耕经济有其稳定性,但也有其脆弱性。脆弱性体现在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深刻影响。由于农耕经济所具有的“靠天吃饭”特性,自然资源和条件的变化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存状况。由此,人们天然地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一方面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不会轻易破坏自然生态;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以改善生活,如“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此外,人们还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衍生出“天人合一、顺应天命、知足常乐、道法自然”等价值理念。乡土中国以乡土文化为基础。乡土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演化过程中不断累积而形成的文明积淀,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创造性和历史性。在乡土中国,乡土文化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并首先体现在“物”的层面,包括聚落、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独特属性。而与物质层面的乡土文化相比,非物质层面的乡土文化更具根本性,主要体现为一系列社会俗和乡土规则。在乡土中国,社会治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传统俗来进行的,并形成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在这种“熟悉”的社会当中,人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在此,规矩不是法律,而是“”出来的礼俗。对此,费孝通先生认为传统乡土社会是“无讼”的社会。在“无讼”的社会中,俗内化为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并由此形成礼治秩序。礼治秩序的形成既源于人的主动“克己复礼”,同时也在于礼俗可以解决乡土社会中的社会问题。此外,在乡土中国,乡土文化还包含家规家训、族规祖训和乡规民约等地方性规则。这类地方性规则构成中国古代社会的民间法,也是传统中国维护乡土社会运行秩序的重要依据。乡土中国以德为重的价值取向。乡土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共同体,在这一共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