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志鸿]202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导向一)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万历年间州煤矿事件万历年间,宿州煤矿由于外来窑户的进入,侵占了山主的市场,打破了他们的断地位。加以外来窑户中的一些“有力者,稍稍欲自雄。每事与山主相颌顽”,不唯山主之命是从。因此“其隙遂开,久之隙益深”。山主乃“相约不以粒米升酒资矿徒,而复令市贩不得相贸易”,断绝了外来窑户与煤工的粮食供应及煤炭销售。因“煤久不售”“煤置各水次”,“露积斜有二千余石”,外来窑户与煤工迫于饥饿,“初犹就山主贷升斗,贷勿与,则拥众而强索”。乡民群起而捕捉矿徒,相持三十余日后,地方官怕事情闹大,遂由官府出资收购外来窑户所存之煤,对煤工“多方解散,使各还故乡”。L2摘编自方行《中国传统采煤业的经营形式》IN(1)根据材料,概括万历年间宿州煤矿事件中存在的矛盾。(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一材料一1912年,赵玉森重订《新体中国历史》并未对戊戌维新运动单独设章设节,只是将其作为“义和团运动”的诱因之一呈现。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后,受“进化史观”影响,中学历史教科书开始从多方面切入,尤其是表现在对戊戌维新运动发生原因的分析上,采用白话文进行书写语言实易懂。1928年后、历史教科书关于戊戌维新运动书写更加凸出政治色彩。如罗香林独具一格的从“泰西各国用其廉价之商品,斩隔直入,夺取中国之市场”的经济破坏角度切入叙述背景,而吕思勉则强调外力只是维新运动的诱因。材料二1986年,中学历史教材将“公车上书”称为“维新派和洋务派、顽固派的论战”。1987年版历史救科书写道“变法政令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英定了基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概述晚清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效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其存在的局限性”。—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欣《民国以来中学历史救科书中的戊戌维新运动》【高三3月质量检测卷*历史第4页(共6页)】25-L-540C
本文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