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25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6

昆明市2025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2025英语周报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2.B考查美洲印第安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编年史与好政府》中的这幅插图体现的是西班牙殖民者杀害印加帝国皇帝的场景,作者为印加帝国的贵族后裔,画作具备一定的可信度,可用于研究印加帝国的灭亡原因,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服印加帝国是西班牙殖民者,与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虽然图像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但该画作完成于印加帝国灭亡之后,且作者为印加帝国贵族后裔,作品往往具有作者的主观意图,因此不能简单地视为完全真实可信的一手史料,故排除C项;材料虽涉及印加帝国的统治者,但不能映射出阶级社会等级观念的森严,故排除D项。13.B考查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游牧世界的各部族本来就已具有的机动性”体现出内部因素,同时学者也强调游牧民族驯养马匹、发明战车给民族迁徙和武力征服提供了支持,这些属于外部因素,故选B项。古代印欧民族大迁徙,推动了欧亚大陆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引领人类文明,故排除A项;农耕世界被游牧世界所征服,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观点,故排除C项;先进文明的灭亡往往是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叠加,先进文明因内部矛盾而灭亡与材料观点不符,故排除D项。14.D考查西晋时期的移民。根据材料可知,张轨在社会动荡时设置郡府,安置移民,这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扩大政权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15.D考查近代美洲殖民活动与文化冲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在北美大陆中的清教徒在宣传基督教的自由权与美洲奴隶主对财产权的捍卫引发了文化冲突,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不是文化认同,故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故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基督教引起不同族群产生文化冲突,C项与此无关,故排除16.C考查近代华人迁移新加坡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1年至1941年,中国历经外来殖民侵略,部分华人主动或者被迫迁居海外,一部分华人选择“下南洋”迁居新加坡等地,由此可知,新加坡政府奉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文化政策,故选C项。新加坡产业结构调整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故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崩溃·故排除B项;1821年至1941年,新加坡华人比例持续增长,战争是华人迁人的因素之一,但材料体现不出华人迁移新加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17.(1)内涵:修身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际交往文化:推已及人,和而不同;治国理政文化:民本思想,天下为公;和谐文化:政通人和.协和万邦;生态文化:顺应天时,取之有度。(4分,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自我认知的深刻性;历史传承的延续性;主动反思的自觉性;开放包容的创新性。(4分,任答两点即可)示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至上”这一科学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为指导,充分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并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形成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示例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周恩来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华文明中的“和而不同”“协和外邦”“亲仁善邻”等思想精华相结合,在万隆会议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示例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借鉴《诗经》中的“小康”一词,将这一蕴含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希冀的词语转化为现代化“三步走”的目标之一。这些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把握。(6分,任举一例,点明中华文化的内涵,史实正确即可)18.(1)原因:拜占庭帝国长期传承了古希腊文化;拜占庭帝国晚期陷入困境,借助希腊文化凝聚力量;西欧崛起后,拜占庭通过认同希腊寻求西欧的庇护和帮助。(6分)发展特征;军事上,十字军东侵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地缘上,拜占庭帝国与西欧地缘联系密切。(8分,任答四点即可)19.(1)原因:来自匈奴的外部压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来自人口增长的压力;罗马帝国统治的逐步腐化。(6分,任答三点即可)(2)评述:移民活动客观上利于缓解流出地人地矛盾及人口生存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人地区的劳动力不足问题.但也带来文化等冲突,因此需要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共同应对。(6分,言之有理即可)20.示例论题:历史经验助推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化。(2分)阐述:两汉的民本思想之所以强调”立君为民”“政在安民”,这与两汉吸取历史经验有极大的关系。西汉建立在秦末农民战争的灰之上,秦始皇好大喜功、施行暴政使得天下百姓无法正常生存,最终揭竿而起。西汉末年以来外戚专权、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导致农民无法生存,绿林、赤眉起义爆发。统治者为新生政权寻找法理依据,必然会出现民本思想在先秦“重民”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为民”“安民”的新民本观。而唐宋则是建立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与唐末五代大动乱基础上,这些事件的发生则与统治阶级任意胡为、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有莫大关系。明清之际出现反思君主专制思想倾向的民本观则与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相关,即与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弊端暴露相关联。(8分)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一直在旧有基础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是符合历史演变逻辑的,对于中国历史进步无疑具有积极意义。(2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高二3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1-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