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政,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小重山9赵鼎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余)漠漠晴霓和雨收。长波千万里,拍天流。云帆烟棹去悠悠。西风里,归兴满沧州。A.“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漫道醉忘忧。荡高怀远恨,更悲秋。一眉山色为难智。黄昏也,独自倚危楼。、B.“国”字凸显植根中华沃土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潮”字则代表社会审美风尚A“长波千万里”两句描画了一幅长波万里、与天相接的壮阔画面,意境高远。D.让物品“说”出了璀璨的中国古代物质文明B.伫立西风、遥望远帆,词人由眼前之景自然生发出“归兴满沧州”的感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C.“漫道”即不要说,说明词人并不认为醉能解自己之忧,可见词人愁苦之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所拟啊以把吃混为淡、D“独自倚危楼”一句写词人不被理解的孤独,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情溢于言表。银杏的本名是由杏花而来,因二者果形相似而一白一黄。但银杏为干果,杏为水果,后者亦15.阕中“一眉山色为谁愁”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词句简要赏皙。饯,其核可再作干果;银杏为银杏科,杏为蔷薇科一此杏与彼杏,①。唐·高蟾《下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小题,6分)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以桃杏为东君所爱宠,而芙蓉却遭世人冷落而发的感慨。其实,白果虽有桃之美,银杏亦有杏(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然而在诗国画苑中,②,二者便显得颇为寂寞冷谈,甚至尤甚于芙蓉。这个具有物质、”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多重意义的珍稀树种,造园家还未曾忘怀,但在诗画比兴的传统中却是并不多见的,而且,(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疼的锚线·早生终发两句描写了词人神乎没有什么脍炙人口的名作佳作。今天,银杏已从行道社区走向名园古刹,由珍稀罕有变为游故国、回到现实后卢嘲自伤的情绪)、常,完全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溽暑的盛夏,③;霜寒的初冬,我们感受着它(3)屈原离骚)中表现作通慕圣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两句是“维清白以随公的温暖,我们是否也能回报些许诗情画意的感恩呢?院着吃傅面多之的厘。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过12个字。(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纲晚大列建筑家质小到一盏灯:一支笔,国潮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时尚连接,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创造山义制产品,让人们全到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震陶。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00,6.“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更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审美风尚上的表现。解读“国潮”二D.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日为君开。字,“国”字凸显植根中华沃土,“潮”字则代表社会审美风尚。时代发展进步,生活②,人们、写作(60分)勇敢地追寻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也更加自信地做审美风尚的引领者。这成为国潮设计③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仅及猴命次网而魂的深层原因曾经有人认为,“90后”“00后是娇浦滴的,然而当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年轻的医务!不中身上湖口究A道是懿务级人员写下“不计报酬、不畏生死、随叫随到”的请战书,奋勇冲锋;全国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护传统文化的魅力。审美风尚与国湖设计良性五动,推动设计理念迭代更新。近年走红的国潮设时,年轻的党员邮攻先卒、婪续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群众安全的“钢铁之堤”…计作品,往往超越了对传统符号元素的简单拼贴,深入到中华美学和传统文化的内里,结合当代面对一个个困难、者险广大奇年不怕苦、不畏难,用臂膀扛起如山的香任展现出责春激品生活之“用”进行转化,因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风采,展现出便华民族的希望。国潮设计,让物品“说"”出了璀璨的中国古代物质文明。①的时尚设计,绵延着古老的材州给了你您的示思?请结合修鉴语碧前、文化根脉,在传承与创新中充满魅力,影显着深厚悠长的文化意蕴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彩?,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4分)息,不少于800字【2022年高联考·文第7页(共8页)】M3002G【2022年高三联考·语文第8页(共8页)】M3002C
【解析】青白釉胡人牵马俑反映的是宋朝胡人来到宋朝的情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外贸易兴盛的佐证,A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矿冶业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胡人牵马俑和娱乐活动无关,排除C项;个性审美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6南宋时,有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据此可知A.江南地区农业结构不断调整B.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向西转移C.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D.外来作物引进促进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江南地区是主要的粮食产地,明清时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业、丝织业发展,出现“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栗”,据此可知,江南地区农业结构不断调整,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外来作物引进”,排除D项。7《明会典》所记载的明朝典章制度中有“钞法”“钱法”,却根本没有“银法”。明英宗正统时期,宝钞逐渐绝迹于民间土地大宗交易;发展至明宪宗成化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且得到普遍使用,白银成为清一色土地大宗交易的货币。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海外贸易成为国家主要财源B宝钞制度阻碍白银的自由流动C.市场需求推动了白银货币化D民间贸易改变明政府货币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钞法’‘钱法’,却根本没有‘银法’”可知,明政府建立宝钞货币制度,禁用金银交易,白银不是合法货币。由“白银成为清一色土地大宗交易的货币”可知,白银货币化源于市场需求的推动,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数据可以证明海外贸易成为国家主要财源,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白银虽遭到政府抑制,但仍然在民间自由流动,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明政府货币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8.明清时期,山西商号财东用人只从乡人中择优保荐,通过“避亲”来凝聚人心;财东将资金全权委托掌柜,一切经营调度不予过问,如有赔累而非人为原因,财东反加劝慰,立即补足资金以观后效;有的票号更直接以“志一”为牌号名。由此可知,晋商的经营方式A.渗透了传统儒家“和合”理念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C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的机制D.促进了晋商组织的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山西商号以“避亲”凝聚人心,以“全权委托”协调关系,倡导“志一”,推进团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和合”理念,A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出现雇佣关系,材料现象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排除B项;明清时期没有形成近代企业管理的机制,排除C项;“促进了晋商组织的迅速发展”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排除D项。9.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该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军事据点的转移nnannnnnnnnnn北京Q城、湘河黄河Q开封洛阳运长安中国前期(周一北宋)经济重心的转移长南京江A.前期的都城逐渐由西向东迁移B,都城随着经济中心的变动而变动C.后期的都城与经济重心相分离D.运河使都城摆脱经济条件的限制。7·
D.杜诗中所表现出米的高大的抒情形象,与诗人善用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认为,要形成“沉郁”文风,诗人个性、学识与阅历等因素缺一不可。B.在王南看米,杜甫“沉郁”诗风既有对前人艺术精神的继承,又有所发展与创新。C.材料二从艺术形式层面阐释“沉郁顿挫”的内涵,主要采用举例与对比的方法。D.杜甫前代文人作品中的“百年”之叹,更多指向对他们个体生命的自怜自惜。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两则材料共用论据的一项是()A.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江汉》)B.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泊岳阳城下》)C.丛菊两开他日祖,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杜甫的“沉郁”诗风内涵,诮概述其异同点。5.如欲从“沉郁”的角度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写一篇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评论要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不见的藏品(德国通货膨胀时期的故事)茨威格①这个故事是我从事艺术品买卖的这37个年头里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事情。自从我们钞栗的价值就像逸散的煤气荡然无存以来,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你得源源不断地进新“货”。这帮家伙突如其来的狂热的抢购欲望,让我几乎被洗劫一空。我羞愧难当,真想关门停业。②我不由想到把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翩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件副本呢。其实这些旧账本也告诉不了我什么东西,因为大部分老主顾早就被迫把他们的收藏拍卖掉了,或者早已去世。然而,我突然翩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这位滑楷可笑、节约成癖的老兵,作为一位古代版画艺术的收藏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雅不裕的艺术品味。我将其近0年的订单慢慢地加以整理,发现他的收藏品早就价值连城了。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③我亳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一简陋的乡村楼房的三层楼上,告诉老人恰好路过这里,顺使拜访一下他一我们这个字号的多年老主顾、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约定下午三点以后来看藏画。④
口口■口■■口8.(6分)①用联想塑造景物,运用多种感官的描写,体现“我”心目中色彩明丽,清新静谧的穆索里,使得文字富有画面感。②语言风格清新,句式多变,长短句结合,用诗意的语言塑造诗意的画面。③动静结合,用“松针上的露珠滑落”这个细节描写以动衬静,凸显穆索里环境的清幽与宁静。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既交代了“我”痴迷于穆索里美景的原因,又与上下文反复出现的有关穆索里的内容相呼应。(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9.(6分)情节安排上:①以车中的画和穆索里的有关内容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得全文结构完整。②小说结尾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陡起波澜,使得小说富有戏制性。③金文多处细节为结尾的突转埋下伏笔,如姑娘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与“我”讨论车中的画等细节性内容。叙事艺术上:①小说使用大篇幅的对话来完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使得小说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明。②运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能够更加充分地展现“我”的心理活动,使得小说情节内容真实亲切,令读者身临其境;限知视角的使用使得小说情节及伏笔具有合理性。③小说以顺叙为主要叙事顺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文中关于“我”的情况介绍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手法,对中心事件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并与下文相照应,使得情节更加严谨,内容更加充实。(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0.(3分)C【解析】第三处断句“焉”与“皆亲览”是动宾结构,不应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D两项。B项最后一处断句“食少”与“事烦”之间是并列结构,不应断开。故选C。11.(3分)B【解析】B项前者是“阻断、断绝”的意思,后者是“渡过”的意思。C项两个“然”都是代词“这样”。D项前者是动词“离开”的意思,后者是“相距、距离”的意思。12.(3分)C【解析】考察的是“立下微小之功的将士”,甄别的是“为国捐躯的壮烈之士”。13.(10分)翻译:(1)(5分)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所以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他的仆人。(所以:…的原因:是以:因此、所以;戮:杀死。各1分,句意2分。)(2)(5分)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营垒处所察看,感叹说:“他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蜀军而还。(按行:察看、巡视;天下奇才也:他真是天下的奇才啊!判断句:不及:没有追上。各1分,句意2分。)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
【答案】C【解析】由材料“既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将古巴定位为不结盟国家”可知,古巴不想参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希望能够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故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与题千时间不符,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题千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9年美苏冷战的重心是欧洲,而不是拉美地区,排除D项。8.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1970年:《关于和、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1973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宣言》《关于海洋法宣言》1976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1979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D.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知,不结盟运动兴起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的宣言,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并不仅是为了实现经济合作,排除A项;根据不结盟运动发表的一系列宣言可知其并不单单是为了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还为了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目标并非是为了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组织,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9.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不同,新贸易保护主义更侧重非关税壁垒,美国一方面标榜贸易自由化和积极参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这反映了A.美国逆全球化的全球战略B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倾向C.美国经济政策的双重标准D美国冷战思维的升级【答案】B【解析】材料“新贸易保护主义更侧重非关税壁垒,美国一方面标榜贸易自由化和积极参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表明美国经济具有民族主义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美国的战略是逆全球化,排除A项;材料中美国标榜贸易自由,但实际并未实施,不算经济政策的标准之一,即美国实施的经济政策标准只有贸易保护,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0,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欧盟支持叙利亚人民追求自由、尊严和民主的斗争。叙利亚政府对民的武力镇压只能加深武装冲突的升级。”该声明反映了A.欧盟致力推动中东和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强权政治加剧地区动荡D.一体化提升欧洲地位【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欧盟支持叙利亚人民追求自由、尊严和民主的斗争。叙利亚政府对民的武力镇压只能加深武装冲突的升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号,支持叙利亚反政府力量,公然干涉他国内政,这反映出强权政治加剧地区动荡,故C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欧盟谴责叙利亚政府,对他国内政指手画脚,不能说明其致力推动中东和,故A项错误;欧盟对叙利亚局势的态度并不能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有所加强,故B项错误;欧盟干涉叙利亚内政的声明,不是欧洲一体化的表现,不能说明欧洲地位得到了提升,故D项错误。11.右面漫画反映的是2016年的政治事件,漫画中左下方金发男子穿着写有“EU(欧洲联盟)”字样的西装,无奈地看着以英国国旗为图案的风筝从他手中断线而去。该漫画折射出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C,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完善D.“逆全球化”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材料“无奈地看着以英国国旗为图案的风筝从他手中断线而去”反映的是英国脱欧,表明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46·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2分)裴楷字叔则,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议当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石崇以功臣子有才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金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已任率皆此类也。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及骏诛,楷以婚亲收付廷尉,将加法。是日事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赖侍中傅祗救护得免,犹坐去官。太保卫瓘、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宜蒙爵土,乃封临海侯。代楚王玮为北军中侯。玮怨瓘、亮斥己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瓘子,楷虑内难未已,求出外镇,垂当发而玮果矫诏诛亮、罐。玮以楷前夺己中侯,又与亮、罐婚亲,密遣讨楷。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父王浑家,故得免难。(选自《晋书·裴楷传》)15.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与物无忤忤:忤逆,抵触B.辄取其珍玩游:交游,交往C.赖待中傅祗救护得免赖:依赖,依靠D.女适卫瓘子适:适合,适应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B.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C.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D.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毀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指《老子》,又称《道德经》,古代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范围之中。B.武帝,皇帝的谥号,是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给予的一种评价性称号。C.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文中指裴楷与杨骏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D.矫诏,是指假托或假传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或者篡改皇帝布告臣民的诏令。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裴楷年少有名,屡获任用。裴楷年少时有名声,经钟会推荐,被征僻为相同椽,以定科郎身份参与朝廷律令的修改;武帝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高二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名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从国家、民族的梦想出发,兼顾个人的理想、追求和梦想”曲解文意,原文是“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从此出发,上升至国家、民族层面,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A项,“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才能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联系起来”说法绝对。C项,“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民族复兴之梦,这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和实现力量”不合文意,原文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就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实现力量以及所惠及的对象”。D项,“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也开始清晰,即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分析不当,原文是“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越来越清晰”。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特定概念内涵的能力。D项中“实现更大的开放”不属于中国梦概念内涵的范畴。4.①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连接为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②中国梦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问题。③中国梦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④中国梦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相关信息并概括特定内容的能力。首先找到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梳理概括中国梦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最后整合并分点作答。5.①相同点:两则材料都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本质,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不同点:材料一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14亿多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材料二还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的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以及中国梦的意义。(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探究内容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首先梳理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合并分点作答。6.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两个不同的人”错误,应该是同一个人,都是猫子;“意在突出游击队生活的艰苦”分析不当,二者没有必然联系。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暗示以关大妈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过分解读,小说中的“炮声”并无此作用。8.①关大妈丧夫,独自生子。②关大妈上坟,智救猫子。③关大妈参加革命,暗送情报。④胜利前夕,关大妈传地图,点房救人。⑤新中国成立后,关大妈获誉“游击队之母”,猫子献勋章。(每点1分,答全五点得6分)【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先通读全文,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再逐层分析,注意不要遗漏。9.①儿子桂牺牲,关大妈内心伤痛压抑,充满了仇恨。②智救猫子,关大妈内心惊恐与喜悦交集。③自己家成为红色的“据点”后,关大妈内心充实而有希望。④新中国成立前夕,点房救人,关大妈内心镇静。⑤新中国成立后,猫子再访老人,关大妈内心静祥和。(每点1分,答全五点得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其实就是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逐步分析人物有哪些内心情感,注意逐点作答。10.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两句中“道”字的含义不同,前者为动词“取道,途经”,后者为名词“道路”。【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3-148A·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政府的共和形式不得成为修改(宪法)提议的对象”可得出其试图以法律的方式巩固民主共和的成果,巩固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反映出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艰难”,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君主派,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排除D项。12.根据1875年宪法,法国参众两院均有权通过法律,其中,众议院在财政立法方面处于优先地位,而且有权推翻内阁;而参议院则有权组成高等法院,以起诉和审判犯了罪的总统。这一制度安排表明法国A.吸收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B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实际上已成为议会制共和国D照搬了美国总统制形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众议院在财政立法方面处于优先地位,而且有权推翻内阁”“参议院则有权组成高等法院,以起诉和审判犯了罪的总统”可知,法国实际上已成为议会制共和国,故选C项。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B项;这一制度安排与美国总统制有较大区别,排除D项。13.下表为19一20世纪部分时间段内英国与法国政治运行情况表(部分),据此可知政权内阁与议会关系政局大不列颠及内阁总体辞职,内阁内阁有权提请国家在1801年到1937年(北)爱尔兰联与首相政治上共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仅更换44届内阁合王国进退大选内阁的更替并不是内阁无权提请国家法兰西第三共1870年到1940年共全体部长的大换班,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和国更换了108届内阁而只是总理下台大选A英国的政治体制比法国的政治体制更为优越B内阁部长相对稳定有利于缓解法国政局危机C.内阁频繁更换导致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衰亡D英国的内阁权力和地位远远大于法国的内阁【答案】B【解析】法国内阁的更替只是总理下台,但是内阁部长不用大换班,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策的延续和政局的稳定,故B项正确。从表格无法看出英国的政治体制优于法国,故A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被德国法西斯打败,并不是因为内阁频繁更换所致,故C项错误;没有足够信息表明英国内阁权力大于法国内阁,故D项错误」14.1848年,德意志爆发了争取自由与统一的革命。1849年,谋求以民主方式统一德国的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皇帝,但遭到其拒绝。这一做法表明,威廉四世A.坚持以武力统一德意志B.拒绝承认议会的权威C.试图与奥地利分享政权D.致力于谋求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威廉四世拒绝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选举其为皇帝。结合所学可知,如果他接受国民议会选举的皇帝尊号,就等于承认了议会权力高于专制王权,所以威廉四世的做法意在拒绝承认议会的权咸,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坚持以武力统一德意志和试图与奥地利分享政权的愿望,排除A、C两项;“致力于谋求共和政体”不符合普鲁士的历史传统和历史事实,排除D项。15.1895年,有学者指出:“容克(指普鲁士贵族地主)这个名称在我们南部德国人听来是一个令人僧厌的…但尽管如此,容克们所具有的政治本能实是一个最大的资本,这使他们曾为国家的权力和利益做出贡献。”这表明近代德国A.国家统一举步维艰B.保守势力逐渐占据主导C.社会矛盾日趋激化D,政治近代化具有特殊性·38·
列强、打倒军阀”。小姑奶奶问这是什么歌,她说是她工作时唱的歌。祖母转头看她,她调皮地一笑,把嘴送到祖母耳边说,我参加了革命,是共产党的人。祖母晓得革命危险,问为什么。她说,为了姆妈、哥嫂和妹妹,为了劳苦大众和下一代,祖母要她在外面要好好的,她,点点头。那天,她一边捡柴一边讲:劳动人民为什么劳苦?因为这个制度不公,恶人和剥削者当道,必须推翻它,重建新制度,让所有人等自由,让社会进步文明…农村耕者有其田,城里人尽其才,女子不用裹脚,年轻人读书恋爱。她指向湾子南面的芦苇林说:“今后革命成功了,用机器耕种,那里就是一片良田。”但回家的路上,她再三叮嘱祖母和小姑奶奶:“不要把我说的话告诉姆妈。”小姑奶奶说:“我也要跟着你去干革命。”她说好啊,即刻哈哈大笑。进家门时,小姑奶奶威胁大姑奶奶:“你不带我干革命,我就跟姆妈讲你在外面闹革命。”大姑奶奶反问:“那样,你长大了不是也干不成革命?”以后几天,大姑奶奶时常教小姑奶奶认字、背诗和作文。还帮她跟曾祖母吵了一架。曾祖母要小姑奶奶裹脚,小姑奶奶不千,大姑奶奶也反对。曾祖母喊:“我不能让两个丫头都大着脚满世界跑。”大姑奶奶说:“不跑世界哪来幸福呢?”曾祖母瞪大眼睛看大姑奶奶:“你是说我和你嫂子都在受罪?”转头寻求祖母支持,不料祖母讪讪地笑:“春梅说得有理。”曾祖母气得回到房里,扯上被子蒙头大睡,中午不吃饭,晚上也不吃。姑嫂三人端饭端菜站在床边轮番喊姆妈,曾祖母坐起来,让大姑奶奶喂她吃。之后不再提裹脚的事。大姑奶奶走的那天上午,最后一次跟祖母和小姑奶奶去水塘边洗衣服。岸上的那一树桃花还没有谢。洗完衣服,三个人站在桃树前说话,可惜没有照相机。在我七岁后,祖母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坐在桃树下打瞌睡,二是摸孙儿们的头顶和亲吻他们的额头。孙儿们依次长高,高过了她,她便摸他们的手和胳膊。后来我们兄妹五人先后去外地读书、工作,祖母每天坐在桃树下等我们回来。我们一年只回去三四次,她大多数时候是在等待中。我们见到她,走到她的面前,让她牵手,仰起头来看。我们也看着她。她见到我们的第一句永远相同:我儿瘦了!可是怎么会呢?祖母高寿。我的孩子六岁时去看她,我是提前做了培训的,但祖母摸他的头顶、亲吻他的额头,他木木地站着眨眼,不像是祖母的曾孙,像是别人家的一头小牛犊,很陌生。我就过去,接过祖母的手,放在两手间揉搓。好在孩子把他的手搭了上来…祖母去世后,我在她的坟头栽下一棵小桃树,隔年便开出灿烂的花。(选自《人民文学》2021年第4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突出大姑奶奶“有文化、有见识”,文中描写了她张口即来的吟诵本事及颇为夸张的“使用”相机动作。B.“大姑奶奶用手给曾祖母梳头,不小心抽泣了”,这说明大姑奶奶知书明理懂事,情感细腻而丰富。C.“我儿瘦了!”,说明祖母已经年老体衰,她以为自己眼晴看花了,流露出一种无奈的伤感情绪。D.都说隔代爱让情更圆满,但在文中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主要因为“我”生活在外地不常回来,儿子对祖母有些陌生。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部分的“一个晴朗的下午”“第一个春天”“春天带着新鲜的美好”等表达,使自然环境、家庭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和安详气氛。B.本文采用第一、二、三人称杂糅写作,各尽其妙,人称的跳转将“我们家”故事用全景视角娓娓道来,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C.小说中大姑奶奶“对曾祖母撒了谎”、曾祖母“气得回到房里扯上被子蒙头大睡”等内容,作者是为了说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D.小说围绕桃花组织全文,桃花几开几落,“我们家”亦随之各自飘散、聚少离多,这彰显出文章创作自然朴实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波澜起伏。9.本文叙事时间跨度大,但它却避免了拖沓之感,小说是如何做到这点的?(4分)10.“天下之本在家”,本文小中见大,做到了将“天下革命”与“家革命”书写的有机统一,请结合4/8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最近,伴随着《本草纲目》的歌声,一股新的运动热潮正在兴起,全国各地的刘肼宏女孩在努力进行更高质量的运动。到底是早上运动效果好,还是晚上运动效果好呢?近期,一项在大鼠身上开展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讨论角度。研究发现,当大鼠进行充分体力锻炼时,无论锻炼的时间段具体是在什么时侯,它们体内的数百种物质都会同步发生含量变化。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文中的“刘肼宏女孩”,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资深木匠阿木爷爷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就能把寻常木头打造成精致工艺品,被网友称为“当代鲁班”。B.连日来,口腔医院出现一群四处巡逻的朝阳大妈,有佩戴口罩不规范的,她们一个箭步上去,现场及时纠正。C.进人新时代,公民素质不断提升,社会风气不断变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人民的家幸福感更强了。D.现实生活中,阿Q们的自嘲、自解、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等表现让人大开眼界。(阿Q是些鲁迅小说中的人物)22.在袁隆、张秉贵、钟扬、陶渊明、苏轼、辛弃疾中,你最敬佩哪一位?为什么呢?请结合课本内容和课外阅读积累简要说明。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100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布局、中局、残局”是一盘象棋博弈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布局又叫开局,是象棋整个对别局的战略部署阶段;中局是中间阶段,是一局棋中所占时间最长、攻守冲突最尖锐、变化最复杂的阶段;残局则是通过中局的战斗,暂告段落,尚须进一步部署子力决定胜负的最后阶段。熘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残局开始学起,精通残局,棋力才能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裹于追求鸣精巧布局,掌握大量布局套路,而忽视对残局的琢磨。残局是基础,残局精熟进而贯穿至中局、开局,达到对棋局的自由驾驭;否则,难免落个高开低走的局面,水也不易提升。圆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阅文奇分古代,心,当,,.。班,外大·0年以分”,兴出,计特时,水,次卷”法,A·e山迹0不1计而11

语文(十)10答案试卷答案答案)
ZS4历史考试试卷答案)
语文(十一)11答案试卷答案答案)
语文(十二)12答案试卷答案答案)
历史考试试卷答案)
语文(十二)12试题试卷答案答案)
语文(十三)13试题试卷答案答案)
ZS4历史考试试卷答案)
语文(十四)14答案试卷答案答案)
语文(六)6试题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