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解析】王阳明认为庶民和圣人都有同样的心,李贽则主张把圣人民化,说明他们都力图推动儒学的世俗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受到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故选D项。他们的思想都不是近代民主思想,也没有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排除A、B两项;“彻底打破”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2.下表是李贽与黄宗羲的相关言论。据此可知,他们的认识言论出处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藏书》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黄宗羲《原君》害而莫或除之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B.承认了私欲膨胀的合理性C,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D.推动了人伦与政治的分离【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信息中李贽和黄宗羲的思想可知,他们强调了人性的自私,“人必有私”“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这反映了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特征,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A项正确。承认私心的合理性并不等于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性,排除B项;李贽和黄宗羲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人伦与政治的分离,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3.下表是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的相关言论。据此可知,这三人都“儒者之学,经天纬地”,学者应“不为迁腐,必兼读史《清史稿·黄宗羲传》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君子之为学”,“凡文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顾炎武《亭林文集》切不为”,以求“明学术,正人心,拔乱世以兴太之事”“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王夫之《读通鉴论》由也,则恶用史为”A.反对经世致用的兴起B.反对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C.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D.批判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现实【答案】B【解析】黄宗羲认为学是为了“经天纬地”,反对迁腐;顾炎武强调学与“当世之务”有关,“拨乱世以兴太”;王夫之重视“经世之大略”,反映出三人都关注社会现实,反对当时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故选B项。材料强调经世致用思想,而不是反对经世致用,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君主专制无关,排除C、D两项。14.明中期以后,文化界有了新变化。李贽用“童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戏剧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专门彰显一个“情”字,甚至提出了尖锐的质问:“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反映了当时文化界A.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B过分强调人的私欲C.出现反对理学的倾向D.重在宣传启蒙思想【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李贽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汤显祖在《牡丹亭》中专门彰显一个“情”字,显示了当时文化界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的反对,C项正确。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儒家思想是批判继承,并没有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只是肯定人正常的私欲,不能解读为过分强调私欲,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宣传启蒙思想,排除D项。·61·
【答案】D【解析】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一大片区域的经济,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联合的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A项错误;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说法错误,B项错误;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出现,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间的竞争与互补,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C项错误。14.下图是1980一1995年世界出口贸易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比重一农产品…燃料及矿产品一工业制成品80%70%60%50%40%30%20%10%0%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A.国际贸易冲击着民族国家的主权B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贸易优势明显C贸易竞争是经济技术实力的竞争D冷战结束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世界贸易中,农产品、原材料出口的比重不断降低,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稳步上升,反映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竞争越来越取决于规模经济、技术优势,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故选C项。材料并未反映出国际贸易对国家主权的冲击,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冷战前后国际贸易的总量对比,排除D项。15.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1980一2019年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率曲线图(单位:%)。据此可知10g年份d-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A.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超过发达经济体B.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均高于发达经济体C,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经济联系密切D: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均呈现正增长【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几乎同时增长,同时下降,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经济联系密切,C项正确。发展中经济体的整体发展速度超过发达经济体,不能说明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超过发达经济体,排除A项;从图示信息看,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并不是所有年份都高于发达经济体,排除B项;2008年间,发达经济体呈现下降趋势,排除D项。·52.
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一轮复周测卷(十九)历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环境和武装干涉迫使无产阶级专政采取的一种政策…目的是组织产品分配以保证对前线革命军队和后方工人的供应。显然,假如没有战争环境和武装干涉,也就不会有战时共产主义。”斯大林这一观点A.深刻剖析了政策调整因素B适应了国家工业化需要C.认识到俄国革命的特殊性D.过分夸大了战争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斯大林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环境和武装干涉迫使无产阶级专政采取的一种政策”“假如没有战争环境和武装干涉,也就不会有战时共产主义”,据此可以看出斯大林过分夸大了战争对这一政策的影响,D项正确,排除A项。适应了国家工业化需要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策形成的因素,不是讲俄国革命问题,排除C项。2.下表为1920年苏俄彼得格勒市政府对消费者的分类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类别主要人员配给的粮食(每人每月)第一类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36磅其他工人、负责的职员和某些人民委员部的职第二类25磅员、以及孕妇和喂奶妇等第三类其他职员、学生18磅第四类其他居民12磅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B.苏俄政权力图充分利用有限物资C.商品货币关系得到了正确运用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被全面取消【答案】B【解析】从实物配给的量来看,彼得格勒市政府的粮食配给侧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而从涉及的人群看,基本覆盖所有人,这说明当时的苏俄政权力图充分利用有限物资,B项正确。斯大林时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A项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政府配给方式意味着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排除C项;配给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排除D项。3.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写道:“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的捐献,担心没完没了的法令和要求。尽管有这些抱怨,“他们”的普遍态度是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赞同人人等原则;经常谈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一种理想的人。据此可知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影响力扩大B.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逐步瓦解C.苏维埃政权获得了农民的支持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日益深入【答案】C·43·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的乡村治理经验。(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表11950一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差额195011.35.55.8-0.3195531.414.117.3-3.2196038.118.619.5-0.9196542.522.320.22.1197045.922.623.3-0.71975147.572.674.9-2.31980381.4181.2200.2-191985696273.5422.5-1491154.4620.9533.587.419902808.61487.81320.8167199520004742.924922250.9241.16601.21018.8200514221.2762013948.31831201029727.615779.3整理自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历史(新高考版)试题第6页(共8页)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殖民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的需求推动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英国棉纺织业领域采用革命性技术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是海外市场广阔推动了棉纺织业的技术进步,排除D项。4.下表是据《新编世界近代史》等编制的信息。据此可佐证时间国家概况19世纪40年代英国成为机器制造工作的母机1845-1846年比利时安装3500台动力织机,机器能与英国竞争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有566个棉纺织厂,年消耗棉花6000万千克以上1847年德意志开始用蒸汽机作动力19世纪40年代挪威纺织业迅速发展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业已成熟C.工人整体生活条件改善D.欧洲实现从人力向蒸汽动力转型【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表格内容反映了欧洲工业革命取得重要成就,这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这可以佐证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业已成熟,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人生活条件整体得以改善,故C项错误;欧洲实现从人力向蒸汽动力的改变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5.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英国在采掘、治铁、保险、银行、酿酒、食品及金属加工制造等行业中出现了一些雇工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股份制公司。1855年,英国认可了公司的有限责任性质。1862年,英国颁布了股份公司法。英国股份制的推行A促进了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B体现了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C.推动了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D.利于蒸汽机在各行业的推广【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股份公司制度有利于企业融资募得资金,能够促进工业革命和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资本的原始积累发生在工业革命前,创办股份制公司属于资本的积累,不属于资本的原积积累,故C项错误;保险、银行等行业不需推广蒸汽机,故D项错误。6.下图为英国1806一1860年棉纺织业机器织工人数和手工织工人数比较图。图中信息表明,这一时期英国(千人)450400°427350371300331250240240240262273220。-200220150184200T73185、188.1231001141265090100`6004327-..10180618101815182018251830183518401845185018551900(年)一机器织工人数--手工织工人数A.蒸汽动力织机的推广一度受阻B.棉纺织工人普遍抵制工厂制C.在机器的发明使用上相对保守D.手工纺织仍具有较高的效率【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830年之前,手工织工人数远远大于机器织工,1830年之后,机器织工人数逐渐超过手工织工,由此可见,蒸汽动力织机的推广曾一度受阻,故A项符合题意。图表数据不能说明棉纺织工人普遍抵制工厂制,故排除B项;1806年之后,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有大量机器的发明与应用,而不是相对保守,故C项说法错误;图表数据不能说明手工纺织仍具有较高的效率,这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33·
13.《良友》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对近代女性精神世界的改变很大。有学者统计了其中的相关内容(如下图)。由此可推断(篇)☐1926-1927年■1932-1933年☑1938-1939年品1510禁缠足(篇)兴女学(篇)女子求职(篇)女子报国(篇)A.《良友》是国人最早创办的女性专刊B.政治革新实现了审美的变化和妇女解放C.出版界的宣传报道迫使政府革除陋D.大众传媒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具有时代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知,1926一1927年,《良友》特别关注妇女缠足现象,因为此时为民国成立初期,社会风俗还不甚开放,1932年一1933年,《良友》特别关注妇女教育和求职,说明此时妇女已经走出家庭,因此该报在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多,1938一1939年,《良友》对妇女爱国的报道较多,因为此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综上可以看出,材料所示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良友》对妇女的关注点也不同,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良友》在不同时期对妇女关注的方面也有所不同,并不能看出《良友》是国人最早创办的女性专刊,排除A项;B项不能体现出《良友》不同时期报道有所不同的特点,而且材料和审美变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版界的宣传报道对政府的影响,排除C项。14.下表为1953一1957年中国电影放映队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的增速比较(单位:%)。据此推知对比项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放映队数量较上年增加比例93.926.535.568.67.4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加比例21.44.25.913.03.9A.教育的普及推动了电影事业的发展B.“双百”方针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C,观看电影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D.大规模经济建设加速了文化事业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至1957年,我国主要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等方面的经济建设,因此推动这一时期我国电影放映队数量的增长,说明的是大规模经济建设加速了文化事业发展,D项正确。当时教育并未普及,排除A项;“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观看电影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排除C项。15.下图是一幅科技漫画,图片的主旨是1990年,和小朋友一起玩2015年,和小朋友一起玩A.社会不重视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B.互联网成为社会交际的必备工具C,科技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D.互联网更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答案】C·25·
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一轮复周测卷(十四)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右图是1951年由钱大昕创作的《多生产!多捐献!》宣传画,宣传工厂加班加点多生产,社会各界多捐献。该宣传画A.体现了国民经济恢复后民众生产积极性高B.反映了国内生产使抗美援朝局势得以扭转C.展现了人们为巩固新政权而奋斗的爱国心D.鼓舞了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答案】C【解析】该宣传画展现了艺术家鼓励人民多生产和多捐献,来积极支持抗美援朝战争以巩固新生政权的爱国之心,C项正确。宣传画创作于1951年,不符合“国民经济恢复后”和“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D两项;宣传画反映了国内生产和抗美援朝的相互关联,但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局势并没有扭转,排除B项。2.1964年,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划委员会领导小组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时,提出了“两个拳头,一个屁股”的论断:国民经济有“两个拳头一农业、国防工业,一个屁股一基础工业,要摆好”。这一论断A.明确了基础工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B强调工业区域的分布应均衡C.注重人民物质生活水的改善和提高D.延续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策略【答案】A【解析】材料中毛泽东用身体作比,“两个拳头,一个屁股”,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这一论断明确了基础工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业的区域分布和人民物质生活方面,故排除B、C两项;材料体现的是协调农业、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关系,并非延续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策略,故排除D项。3.下图所示为我国1953一1978年GDP及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这反映出4000350030.0%3000●20.0%●250010.0%20000.0%1500-10.0%1000。=p-20.0%50030.0%0、◆GDP(亿元)·●GDP增长率A经济指标一直持续向好B.经济发展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C.经济政策调整作用明显D.人民群众的经济建设热情高涨【答案】B【解析】图片数据显示,1953年至1978年间,我国GDP整体呈上升趋势,在1960一1962年、1966一1968年等时间段有明显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时间段前后,国内出现三年困难时期,国际上中苏关系恶化;图示数据显示,我国GDP增长率在1953一1954年、1958一1961年、1964一1967年、1970一1972年、1975一1976年等时间段有明显下降,这些时间节点前后有美国敌视与封锁、“大跃进”运动、中苏关系恶化、“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国内·16·
(1)推测乾坤湾的形成原因。(4分)(2)分析我国在治理黄河上中下游分别做出的努力,并为今后治理黄河提出合理建议。(10分)(3)黄河乾坤湾虽河道弯曲,但并没有实施裁弯取直工程,请分析原因。(6分)【答案】(I)在地壳抬升运动下,河流两端形成了不同方向的裂隙;原本直流过的河水,侵入这些裂隙,不断侧蚀凹岸的岩壁,使河流逐渐形成了孤形的弯曲。(2)努力:上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设立保护区效果显著;中游植树造林效果显著,黄河含沙量减少;下游加固河堤,使黄河河道稳定,入海口稳定。建议: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加分洪、蓄洪区的修建;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疏浚河道;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3)该区域人口较少,周围耕地较少,洪水造成的损失少,航运价值低;流经黄土高原,裁弯取直后蓄水、调节能力减弱,落差会变大,水土流失加剧;地势较高,裁弯取直工程成本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石嘴山市(如图)位于宁夏最北端,该城因煤而建、依煤而兴,是宁夏第二大城市,也是宁夏工业的摇篮,煤炭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曾产出过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度电,涉煤产业比重一度高达90%。作为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市曾经采用过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造成地表塌陷、污水横流、经济效益低下的结果。石嘴山市对所有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先后停产搬迁了180多家污染企业,拆除了200多台燃煤锅炉,拔掉了600多根烟囱,关停了所有产量低于15万吨的小煤矿,坚决淘汰了一大批装备落后、能耗高的企业。对于化工等能耗高、附加值也相对较高的产业,石嘴山则提高行业技术装备水,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2005年9月,石嘴山市跳出了污染城市的“黑名单”。106°E500000省级界500山脉00黄河39°N灌渠中00城市公路铁路(1)分析石嘴山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10分)(2)分析石嘴山市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当地产生的影响。(10分)【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距离东部地区较近,煤炭的消费市场广阔;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利于输出煤炭资源;靠近黄河,淡水资源充足,利于发展重化工业;政府曾经大力扶持煤炭工业发展。(2)有利: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如煤化工、火力发电等工业发展,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推动当地城市化进程。不利:矿区煤炭开采造成地面塌陷;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矿渣占地,导致固体废弃物污染。
2022一2023学年度高三一轮复周测卷(二十二)地理·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开发(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完成1一2题。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森林破坏严重的地区荒漠化推进方向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包括沙漠化和森林破坏严重的地区)为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荒漠化主要是草原地区过度放牧造成的,东北地区西部荒漠化主要是过度农垦造成的;环境污染不是土地荒漠化的成因;该区域多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且东北地区西部年降水量较大。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原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C.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措施进行治理【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华北原受荒漠化威胁的地区主要是北京和河北北部的少部分地区;观察图中箭头,荒漠化的推进方向为南、东、东南,并不是向北;荒漠化向东南方向扩展与该地区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有关,西北风将风沙吹往东南方向;应在绿洲外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自然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丰富度主要受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某东西走向山脉北坡缓、南坡陡。如图示意该山脉物种丰富度随海拔(虚线)和经度(实线)变化。据此完成3一4题。经度501060108110°112°11493010060W140018002200海拔/米3若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该山脉的山麓最可能发生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湿地萎缩D.石质荒漠化【答案】B·56·
0泉港安溪惠安福南安o泉州市9铁泉州湾o晋江。石狮9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线路采用直线型的主要目的是A.减缓潮汐的影响B.节约桥梁建设成本C.减少耕地的占用D.保障高速稳运行【答案】D【解析】杭州湾跨海大桥属于公路桥,其设计S型路线更有利于减缓潮水的冲击、减缓司机视觉疲劳;桥梁建设成本与泉州湾的海水运动特征、深度、地质构造等有关,采用直线型设计与节约桥梁建设成本关系不大;跨海大桥不会占用耕地;福厦高铁设计速度为国内高铁最高标准的350千米/时,线路弯曲会影响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10.福厦高铁建成通车后带来的影响是A.推进沿线城市群快速发展B缓解福建能源紧张的状况C.沿线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D,福厦等地的房价迅速回落【答案】A【解析】福厦高铁建成通车后,可以提高沿线城市的交通通达度,推进沿线城市群快速发展;高铁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几乎没有影响;高铁建成通车后可以加强对外联系,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高铁开通之后,会提高交通通达度,不会导致房价回落。交通运输方式与城镇规模和空间形态关系密切。随着交通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一定范围内相邻的城镇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大,形态变化更多、更灵活。如图为交通方式与城镇聚落形态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步行一马车时代轮船一火车时代汽车时代综合立体交通时代中心城镇11.交通方式对聚落形态影响最不明显的是A.步行一马车时代B.轮船一火车时代C.汽车时代D,综合立体交通时代【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步行一马车时期,由于交通方式较为落后,中心城镇区域规模较小,其围绕中心点,以步行、马车所能到达的距离为半径呈圆形分布,且未产生次级城镇,说明交通方式对聚落形态影响不明显;轮船一火车时代、汽车时代、综合立体交通时代均能看出聚落形态沿交通线路延伸扩展。12.据图推断造成轮船一火车时代与汽车时代聚落形态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工具的个体拥有量不同B交通工具的用途不同C.交通工具的灵活性不同D.交通工具的影响程度不同·47·


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及答案)
ZS4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及答案)
ZS4历史试题及答案)
![[百校联考]2024届广东省高三年级上学期8月联考(开学考)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http://picture.yyzbdaan.com/weibo.png?text=[百校联考]2024届广东省高三年级上学期8月联考(开学考)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ZS4q地理)
q地理)
ZS4q地理)